第99章(2/2)
责怪将领毫无意义,只会徒增他们心中的怨气。
只要有这些将领在,总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刘备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胸中怒火并非一时能够平息。
他连续几次深呼吸,才向前来复命的三位将领走去。
见到刘备面带笑容亲自相迎,魏延等人羞愧难当,纷纷跪地不起,连头都不敢抬。
\"诸位将军何必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刘备连忙上前搀扶,可三人惭愧至极,死活不肯起身。
这三位都是顶尖武将,刘备力气不敌,拉扯几下见他们执意不起,也就不再勉强。
心想:\"损兵折将数万,让他们跪一会儿也好,免得显得我太过没脾气。\"
\"末将愧对主公!今日行军途中,竟遇上吕布率军来袭...\"
作为主将的魏延率先请罪,详细说明战况经过。
听说吕布负伤逃走时,刘备已不像华雄逃脱时那般愤怒。
\"兵以诈立!\"两军交战本就无需顾忌礼义道德。
既已兵戎相见,往日情谊自当一笔勾销。
若还指责对方用计谋是卑鄙行为,反倒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不过安抚将士时,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胜败本是兵家常事,何况三位将军勇猛,并未真正败退,只是天意弄人。\"
\"若大军直抵虎牢关下,吕布根本不敢出城应战。此战失利,非将军之过。\"
说完便将三人扶起,请入军帐。
此战失利原因,三人都心知肚明。
确如刘备所言,若在虎牢关下扎营,敌军根本不敢出战。
只能龟缩城内,届时无论是士气还是战局,都将对我方有利。
**
平原之上,十二万大军与十万敌军正面交锋。敌方率先发起冲锋,但地势开阔无险可守。
魏延早已发现敌军动向。虽无长枪兵列阵防御,两支骑兵部队的距离足够让刘备军完成冲锋准备。
两军骑兵交锋时,虽因将领缠斗影响阵型,但转眼间倒下的尽是己方士卒。
诡异的是,对方几乎无人伤亡。随后阵型溃散时,更遭遇了...
这种悬殊战况虽与阵型混乱有关,但从始至终面对那些黑甲战士时,倒下的永远是己方士兵。那些黑甲军战力远超寻常,与指挥无关。
当敌方士兵站着任砍都毫发无损,而他们一刀就能斩杀数名己方士兵时,这样的战斗根本毫无胜算。
......
魏延、许褚、陈到三将回营后,与刘备详细复盘战局。
听着他们的汇报,刘备心中怒火渐消。若所言非虚,那刘玄麾下士卒确实强得反常。
将领交锋时,魏延三人杀得吕布败逃;
两军混战时,敌方只用一刻钟就击溃己方大军;
如此匪夷所思的战力,让刘备虽存疑虑却不再追问,如实将战况报予盟军。
袁绍接到战报后神色阴沉,连夜召集十四路诸侯议事。
深夜军帐中,被惊醒的诸侯们哈欠连天,不耐地等待袁绍说明急召缘由。
\"刘备军报称,十二万大军折损至三万余人。出师不利啊。\"袁绍故作痛心,实则暗骂刘备无能。
战报中说什么\"将未败而兵先溃\",分明是推脱之词。借走那么多名将还好意思说将领不败?
更可笑的是竟将败因归结于刘玄军力强盛,简直厚颜**。
袁绍话音未落,帐内哗然。十万兵马可是整整一州的出**力啊。
短短十天内竟聚集了三万之众,刘备莫非是愚钝不堪?还是尽招些老弱残兵来充数会盟?
刘玄那小儿的封地不过半州之地,即便在洛阳收编了十余万西凉降卒。
但洛阳需驻防兵力,此番出征虎牢关至多调集十多万兵马——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若真差距悬殊,战前为何不请求增援?
我等会盟集结百万精锐之师,作为先锋的刘备竟如此惨败,实乃将帅无能。
袁绍已命文官将刘备的战报誊抄数十份分送各诸侯阅览。
痛斥刘备之余,部分诸侯已暗自盘算。
按刘备所言,借曹操麾下许褚助阵,三人合力竟击退威名赫赫的吕布。
看来吕布也不过是虚张声势,至于其声称敌军士卒异常强悍,众人皆嗤之以鼻。
两军交锋,己方将领击退敌将,敌方士卒却斩杀己方过半兵力——
这刘玄德简直贻笑大方,此番说辞岂能取信于人?还声称十二万精锐之师,简直荒谬。
曹操阅毕战报,见许褚无恙先松了口气。
但后续内容令他心生疑虑:将领未败而士卒溃败,着实反常。
不过曹操赴诸侯议会前,已收到许褚密信,所述与刘备战报大抵吻合。
皆言敌军士卒诡异非常,战力远胜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