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31章

第131章(1/2)

目录

先前的羞恼已被胜利的喜悦冲散。

失去红甲弓手压制的城防很快被突破,袁军士兵沿着云梯蜂拥而上。

士卒们心中窃喜——那百发百中的红甲射手终于消失了。

可当先登城的士兵刚触及垛口,尚未翻入城墙,破空箭啸再度袭来。

数名袁军被劲箭贯穿,栽落时连带云梯上的同袍一同毙命。

不过冲锋的士兵很快发现,城头箭雨稀落仅百余支,只要人多总有人能幸免。

随着时间推移,登上城墙的袁军越聚越多。

远处观战的袁绍见云梯不再坠落士兵,顿觉胜券在握。

攻城器械早已停火,袁绍与颜良文丑静待城门洞开,却不知逼近的赵云铁骑已扬起冲天尘烟。

当颜良文丑惊觉大**颤来自后方时,为时已晚——扭头只见铁骑洪流已迫近咫尺。

数里外的小道上,赵云手持银枪,冲在最前,数万赤血骑兵紧随其后。

袁绍身旁的颜良声音发颤:“主公……赵云来了!快撤进树林!”

他想不通赵云为何从他们后方杀来,这简直不可能。

颜良急得冒汗,转头对袁绍大喊。

袁绍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剧变,好歹是名将,立刻警觉起来。

地面传来震动,回头一看,只见浩浩荡荡的铁骑席卷而来,他瞬间头皮发麻。

无数疑问涌上心头,整个人僵在原地。

颜良见袁绍**,急得不行——赵云都快杀到眼前了!

袁绍等人所在的位置,正是赵云冲锋的必经之路。

十几万大军正攻城,根本来不及回防,而他们这点兵力,一碰就碎。

颜良二话不说,挥刀拍向袁绍的马臀。

战马吃痛,驮着袁绍窜向一旁。

袁绍这才回神,脑中仍是一片混乱,但眼下只能躲避。

忽然想起张飞在城头的狂言——“细水长流,还有大礼相送”,不由得浑身发冷。

颜良文丑来不及撤走,咬牙全力劈出两道刀光,直袭赵云身后的骑兵阵型。

拦不住赵云,至少要把铁骑的阵势打乱!

赵云身为顶尖武将,远在数百米外就已察觉颜良文丑的动向。他敏锐地注意到袭来的两道刀气并未合为一处,从刀势判断,对方显然并非针对自己,而是要阻碍赤血铁骑的冲锋。

颜良文丑意图拖延时间,为袁绍部队争取列阵之机。赵云岂能容忍,当即激发亮银枪锋芒,一道银龙破空而出,精准拦截其中一道刀气。他并未使出全力,仅以恰到好处的力道化解危机。

胯下照夜玉狮子骤然加速,赵云转瞬逼近另一道血色刀芒。银枪舞动间凝聚出光盾,轻易击碎来袭刀气。随后战马调整步伐,与后方铁骑保持协同冲锋。

颜良文丑见攻势尽数落空,暗惊于赵云应变之速,当即率千名亲卫遁入山林。即便是绝世猛将,面对数万铁骑的冲锋也难抵挡,何况还需应对赵云这等高手。

望着远处残破的涿郡城墙,赵云虽感迟来一步,却坚信城中张飞率领的赤羽卫必能坚守。凭借弓箭手精准的齐射,争取半个时辰绰绰有余。毕竟城墙上最多容纳三四万守军,再多便难以施展。

将士们仅能协助攻打那摇摇欲坠的城门,此刻涿县城外仍滞留着袁绍的大批兵卒。

这般局势正合赵云心意,只见他率领四万赤甲铁骑率先突入敌阵。

铁骑所向,正是那些溃不成军的散兵游勇。

银枪在日光下泛着冷冽寒芒,枪尖凝聚的光华格外夺目。

龙胆亮银枪每次挥扫,便见银光炸裂,道道枪芒如新月横扫两侧。

每道银弧闪过,必有十余敌兵毙命,身后赤血骑军亦随之冲杀。

四万铁骑分作两翼,保持着严整阵型向前推进。

反观袁绍军卒冲锋时早已溃不成形——谁愿在箭雨中密集挨射?

莫说战阵,这十余万冲锋之众见红甲铁骑袭来。

除零星千余人勉强结阵,余者皆是三五成群的散兵游勇。

这般乌合之众,岂能抵挡铁骑洪流?许多人未及举刃便已毙命。

袁绍虽拥兵众多,然精锐稀少且分散,此番兵卒尤甚。

多是广阳郡败退后,在冀州仓促征召的百姓。

未及多加操练便被强征入伍,毕竟袁绍向来重谋略轻勇武。

正因如此,赤血铁骑砍杀起来如入无人之境。

弃械者免死!尔等将帅已逃,归顺幽州,衣食无忧!

赵云运足内力,劝降声传遍战场。

眼见单方面屠戮,赵云心生不忍。这些士卒何尝愿赴沙场?

不如招降以止干戈。此策亦与陈宫信中所提不谋而合。

虽是新投刘玄帐下,但赵云深知:降卒经水晶基地锤炼,便可化为新的赤血军。

纵使是寻常百姓,经此脱胎换骨,亦胜过袁绍这些冀州强征之兵。

招抚完毕,从中挑选精锐充入水晶基地,余下平庸之辈,安排去耕种便是。

公孙瓒生前虽管辖领地,却未能推行完善的选官与农耕制度。

因此他掌控的半个幽州也人口匮乏,总之降兵多多益善,陈宫照单全收!

赵云观察战场局势,袁绍士兵虽仍占据人数优势,但战力与赤血军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此战胜负已无悬念,继续杀戮毫无意义,不如给袁军一条生路。

四散的赤血铁骑与即将投入战场的赤血卫,齐声高呼劝降。

刘玄麾下的水晶训练兵,进攻时虽无激昂口号,唯有冷酷无情的厮杀!

但每人心中皆铭刻着一句劝降口号,尤其是这批最早追随刘玄的赤血军。

每当赤血军遭遇非死敌时,总会命全军劝降。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