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34章

第134章(1/2)

目录

十万大军、千艘战船正在急速减员。整片海域陷入混乱:哀嚎、求救、惨叫交织在火海之中。即便侥幸完好的船只,行进也举步维艰。当领航士卒被箭雨射杀,这些失控的船只便成了阻碍,暴露出桨船机动性的局限。

碰撞接**生。在后军压阵的夏侯惇怒视前方,发现距岸边尚有百步之遥时,完好船只已折损过半。这位猛将纵然暴怒,此刻却也束手无策。

映入眼帘的不过五万青州军残部。

若继续强攻,不仅行军迟缓,待到抢滩时兵力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徒送性命岂非愚行?夏侯惇当机立断鸣金收兵。

他心知此时撤退仍不免折损,但若执意进攻,纵使青州军全军覆没也难撼辽东郡分毫。

谁能料想沓氏城南岸竟埋伏着这等赤铠神射手,箭矢可越二百步之遥。

更令人愕然的是,这些精锐不在城中驻守,偏要在滩头安营扎寨——

距海岸不足二百步处林立着数百箭楼,这等防御工事岂是旬日可成?

分明是经年累月的筹谋。想到此处,夏侯惇对刘玄的忌惮又深三分。

昔年讨刘战场上,那无名黑甲将领便压得他险象环生,若战局延续必遭不测。

而今这荒芜海岸竟早在数年前就布下天罗地网,仿佛料定他终有一日会率军来犯。

最可恨的是,如此精锐之师不去开疆拓土,反倒驻守在这弹丸之地。

暴殄天物莫过于此!这刘玄行事当真匪夷所思。

殊不知刘玄自己也不清楚,陈宫竟能将赤羽卫操练至如斯境界。

望着不断沉没的战船,夏侯惇长叹一声,不由得惦念起曹公安危——

若这偏远的沓氏都有重兵把守,作为要冲的海阳城想必更是龙潭虎穴。

海上不比陆地,此刻他与主公音讯隔绝,竟不知对方处境如何。

随着撤军令下,幸存的青州军拼命调转船头。

然而纵使桨橹折断,在这茫茫水域又能快过飞矢?

偶有战船侥幸突入百步之内,却终究难逃赤羽卫的箭雨覆盖。

海面惨烈,众人转身划桨之际,已耗尽最后生机,箭雨倾泻间纷纷毙命。

火矢引燃数艘战船,赤羽卫在夜幕中视力受阻,折损过半。

烈焰翻腾间,青州军被火光照得分明,敌军箭矢愈发精准,更多船只被困火海无法脱身。

太史慈令部下只诛船上之敌,放过水中挣扎者。

原本近千战船,此刻仅剩半数仓皇逃出赤羽军射程。

随着太史慈右臂挥落,降者免死,自行上岸不杀的吼声响彻海岸,声浪层层回荡。

远处的夏侯惇面沉似水,闻声更是气血翻涌——敌军不仅碾压式打击,竟还要当着他的面收编残部!

潜伏船底的青州军听闻招降,纷纷拼命游向最近岸边。见此情形,夏侯惇只觉胸口如压千斤巨石。

此番精心筹划的水路奇袭,甫一照面便被识破。

进攻决策酿成两难困局,未及突进百米便折损半数兵马。

全程被赤血军压制,毫无喘息之机。

寻常海防本该驻守沿岸城池,海岸线至多布防数千——谁料这年轻将领竟沿海筑营!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多年无水战威胁的情况下,这批赤甲军仍保持高度戒备。

那些浸透火油的箭矢昭示着:这名将领为此刻准备了太久,甚至渴望这场厮杀。

最令夏侯惇震骇的是,这些赤羽弓手的射程,竟远超虎牢关黑甲弓手一倍有余!

原以为敌方弓箭手的有效**距离不超过一百五十步。

没料到对方使用的重型箭矢竟能飞越两百步之遥,这绝非普通士卒能够做到的战术动作。

倘若红甲军的射击半径控制在一百五十步内,夏侯惇部登陆后至少能保存五万兵力。更关键的是,这个距离正好处于青州**手的反击范围。

本可采取边抢滩边对射的战术,凭借兵力优势抵消准度不足的劣势。

然而战场瞬息万变,红甲军超乎想象的射程彻底打乱了部署。

夏侯惇只能目送溃兵泅渡逃命,此刻若下令射杀己方败卒,只怕会动摇全军根基。

赤羽卫在太史慈指挥下完成战术调整,不再需要赤血卫协助点燃火箭,转而进入**战准备阶段。

通过血气感应,太史慈判断这批登陆的敌军素质与赤血卫不相上下。若能收编这批精锐,即便折损部分兵力也值得——毕竟本方至今零伤亡。

海面余焰未熄,最终成功登陆的一万五千名青州军展现出惊人的生存能力。夏侯惇带着三万人溃退的同时,赤羽卫创造了半个时辰**杀五万敌军的惊人战损比。

这种不对称战果源于特殊的战场形态:不是传统的短兵相接,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猎杀。若非如此,武力值相近的两军不可能出现如此悬殊的交换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