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系统发布“建立技工培训体系”任务(1/1)
初秋的军工车间,刚完成炼钢炉改造的工人们正沉浸在产量提升的喜悦中。李铮刚在炼钢区查看完新一批钢水的冶炼情况,准备去零件加工区看看专用夹具的使用效果,脑海里突然响起一阵熟悉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车间生产规模扩大,现有技术力量难以满足长期发展需求,特发布任务:建立完善的技工培训体系。】
【任务要求:3个月内培养30名初级技工,涵盖机床操作、炼钢、弹药制作三个方向,确保学员能独立完成基础生产任务。】
【任务奖励:1000积分,《中级机床设计图纸》一套。】
李铮心中一喜,这任务来得正是时候!随着车间的轻机枪、掷弹筒产量不断提升,加上后续可能启动的火炮研发,技工缺口越来越大——现在零件加工区因为人手不足,部分机床只能两班倒;炼钢区遇到高强度生产时,工人更是连轴转;弹药区虽然补充了些女工,但熟练技工依旧紧缺。建立培训体系,既能解决当下的人手问题,还能为车间储备技术力量,更有《中级机床设计图纸》这样实用的奖励,简直是一举三得。
“必须尽快落实这个任务!”李铮立刻召集吴天浩、徐小眼、王铁锤、陈婉儿等核心骨干,在车间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任务内容和培训计划。
“培养30名初级技工,3个月时间,还要分三个方向,任务可不轻啊!”徐小眼皱着眉说,“咱们不仅要教技术,还得编教材、找场地、安排师资,这些都得提前规划好。”
“确实有难度,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李铮语气坚定,“我们分三步走:第一步,选拔学员,从根据地的青年农民、工人中挑选30名有文化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人;第二步,组建师资团队,吴师傅、徐师傅、王师傅、陈婉儿分别担任技术总指导和各方向讲师;第三步,制定培训方案,分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确保学员能真正学到东西。”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分工:李铮负责整体协调和学员选拔;吴天浩担任技术总指导,负责编写通用理论教材(如机械基础、安全生产知识);徐小眼负责机床操作方向的教学和教材编写;王铁锤负责炼钢方向;陈婉儿负责弹药制作方向;刘满仓则负责协调培训场地和物资。
学员选拔工作很快展开。李铮联合根据地的乡政府,发布了技工培训招募公告,短短三天就有近百名青年报名。经过文化测试(基础识字和算术)和动手能力考核(简单的工具使用),最终选拔出30名学员,其中12人分配到机床操作方向,10人到炼钢方向,8人到弹药制作方向。
培训场地选在车间旁边的一间废弃仓库,刘满仓带领运输队的工人,用木板将仓库隔成三个教室,分别用于三个方向的理论教学;仓库外侧的空地上,徐小眼协调出两台闲置的简易车床,王铁锤搭建了一个小型试炼炉,陈婉儿设置了简易的弹药制作操作台,作为实操训练场地。
师资团队也很快投入到教材编写中。吴天浩结合自己的机械知识和车间实际,编写了《机械基础与安全生产手册》,内容涵盖机械原理、工具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等,语言通俗易懂,还配上了简单的示意图;徐小眼编写的《机床操作入门》,详细介绍了车床的结构、操作步骤、常见故障处理等,还加入了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王铁锤的《土法炼钢基础》,从铁矿砂筛选到钢水冶炼,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十分细致;陈婉儿的《弹药制作基础》,则重点讲解了手榴弹、掷弹筒榴弹的制作流程和质量把控要点。
一周后,技工培训班正式开班。开班仪式上,李铮站在学员面前,眼神里满是期待:“同志们,你们是车间未来的技术力量,也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接下来的三个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早日成为合格的技工,为生产更多武器弹药贡献力量!”
学员们热情高涨,齐声喊道:“保证完成任务!”
培训正式开始后,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8点到10点是理论教学,10点到12点是实操训练;下午2点到4点理论教学,4点到6点实操训练。
机床操作方向的学员,在徐小眼的指导下,从认识车床的各个部件开始,先学习如何装夹工件、更换车刀,再练习简单的车削操作。一开始,学员们经常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工件报废,甚至出现车刀崩裂的情况。徐小眼没有责备,而是耐心地手把手教学,讲解操作要点:“车削时,进给量要均匀,不能太快,否则容易导致工件变形;车刀的角度要调整好,不然会影响加工精度。”经过反复练习,学员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两周后就能独立加工简单的轴类零件。
炼钢方向的学员,跟着王铁锤在试炼炉旁学习。从筛选铁矿砂、配比焦炭,到控制炉温、观察钢水状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心和经验。王铁锤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铁矿砂要筛选干净,不能有杂质,否则会影响钢的质量;炉温要控制在1500c左右,这时钢水呈现亮白色,才能出钢。”学员们轮流上阵,从添加燃料到观察炉温,慢慢掌握了炼钢的基础技能。有一次,一名学员因为添加焦炭过多,导致炉温过高,钢水出现沸腾现象,王铁锤立刻指导他调整鼓风强度,减少燃料供应,最终化解了危机。经过这次教训,学员们对炉温控制更加谨慎,操作也越来越规范。
弹药制作方向的学员,在陈婉儿的带领下,学习手榴弹和掷弹筒榴弹的制作。陈婉儿从最基础的弹体压制开始教起,讲解如何控制模具压力、如何检查弹体质量,然后逐步教授炸药装填、引信安装等技能。她特别强调安全生产:“炸药装填时,动作要轻,不能有摩擦和撞击,否则容易引发爆炸;引信安装要精准,确保榴弹能正常爆炸。”学员们都学得格外认真,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生怕出现差错。
培训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实操训练的材料不足,李铮就协调车间,将一些废弃的钢材和弹体作为训练材料;部分学员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吴天浩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给他们补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机械原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学员们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床操作方向的学员,能独立加工枪管轴、枪机轴等零件;炼钢方向的学员,能协助王铁锤完成炼钢的基本流程;弹药制作方向的学员,能参与手榴弹和掷弹筒榴弹的生产。
李铮看着学员们的进步,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三个月后,这些学员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初级技工,为车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