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官府的冷漠(2/2)
说完,那县令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辛苦的差事,拂袖转身,消失在了城垛之后。城头的士兵们齐刷刷地将弓箭对准了城下的人群。
格杀勿论!
四个字像冰锥一样刺穿了所有流民的心。哀求和哭喊瞬间变成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是更大的绝望和悲愤。
李寻站在人群中,仰头望着那冰冷的城墙和森严的守卫,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看透了那番冠冕堂皇说辞背后极致的冷漠、恐惧和自私。所谓的“细作”“时疫”,不过是借口,根本的原因,是官府不愿承担安置流民的负担,不愿让这些“贱民”玷污了他们“清静”的城池,扰乱了他们“安稳”的生活。
怜悯?或许有那么一丝,但在自身的利益和安危面前,这点怜悯微不足道。秩序和稳定,远比个体的生命更重要。这就是乱世中,官方对待流民的普遍态度。所谓的王法,所谓的父母官,在底层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出的却是最赤裸的排斥与抛弃。
希望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比饥饿和疲惫更深沉的绝望。流民们像被抽掉了脊梁骨,有的瘫倒在地,哭声都变得有气无力;有的拖着千斤重的身躯相互扶持往着官老爷所说的“安置点”前去——似乎那里真的设有粥棚。
李寻将那双布满厚茧的双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站在城墙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感,他们一路挣扎求生,躲避天灾人祸,最终却被他所寄望的、本应保护他们的“秩序”本身,无情地拒之门外。这道城墙,隔开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流民们陆陆续续逐渐离开,离开的流民有的深深的望了一眼李寻,也有嘴口微张但最终什么话都没有说出口;有的想靠近拉着李寻一起走被其他人拉开了。天色暗昏的时候,城墙下只剩下李寻一个人,时而望向城墙时而低头。
“头儿,那小子不会真是奸细吧?你看他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头的不会是打探俺们的底细吧?”城墙上领头的旁边一个士兵凑近了说道。
领头的将士静静的望着李寻,并没有回头的淡淡说道“你见过那个探子向他这样满脸纠结痛苦之色,被一帮流民所关注的”
士兵继续辩解道:“万一他演的呢,我们要不要……”士兵比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将领转头瞪了士兵一眼:“你说的有道理。”士兵正准备说什么却被打断说:“看你很懂探子,我回去跟大人说一声让你以后去当探子。”说完就转身走了。
士兵急忙跑着跟上前去,慌张说道:“头儿,我就瞎说的,你别当真,你千万别跟大人……”两人渐渐的消失在城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