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让你教书启民智,你教全民修武? > 第349章 丝路驼铃响,昆仑有仙音,一步一印道自成

第349章 丝路驼铃响,昆仑有仙音,一步一印道自成(1/2)

目录

自草原西行,入目之景愈发苍凉。

连绵的草海逐渐被黄沙与戈壁取代,天地间的色彩由浓郁的苍翠,转为单调的土黄。

风中裹挟着细沙,吹在脸上有些微的刺痛,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

周明沿着一条古老的道路前行,这条路在历史上曾被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踩踏过,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

他没有刻意追求速度,而是沿着古老的丝路缓缓前行。

这条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商道,并未在岁月的侵蚀下荒废,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夯实的路基取代了曾经的沙土小径,新式的四轮马车与古老的骆驼商队并行不悖。

清脆的驼铃声与车轮的滚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时代的序曲。

路旁的驿站里,周明看到肤色各异、说着不同语言的商人。

他们来自中亚、西亚,甚至更遥远的欧罗巴,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对财富的渴望。

振华元在这里是硬通货,其价值甚至超过了黄金白银。

因为只有它,才能从振华商行手中,换取那些足以改变他们部族命运的物资。

锋利耐用的钢制工具、产量惊人的新式粮种,以及那些能让普通人强身健体的基础武道功法。

一支支由振华武者护送的商队,满载着光洁的瓷器、绚丽的丝绸和各种精巧的工业品,从东方而来。

他们在沿线的贸易城镇卸下货物,又满载着西域的香料、玉石和毛皮返回。

古老的贸易在新的规则下重新繁荣,公平取代了掠夺,合作代替了征服。

行至一处绿洲城市,周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高义,这位当初邵清县的旧清廷县令,如今穿着一身朴素的振华官员制服,面容被风沙磨砺得黝黑而坚毅。

他早已不是那个只求自保的圆滑官僚,他身旁围着一群当地的部族首领和新派官员。

他神情专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政务经验,与振华体系那套严谨高效的治理模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规划着这座绿洲城市的未来。

曾经那个谨小慎微、只求自保的县令,如今眼中已有了光,那是创造与建设的光。

周明并未上前打扰,只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

他看到,城中不仅有汉人的庙宇,也有当地民族的清真寺,不同信仰的人们和谐共处,共同为建设家园而忙碌。

振华体系在此地兴办的学堂里,孩子们用同一种语言诵读着经典,学习着科学知识,也在武道场上挥洒着汗水。

文明的强大,不在于消灭不同,而在于连接万物,包容一切。

这股由交流、贸易、共建所形成的“连接”与“包容”之力,如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滋养着周明体内的经络网络。

他能感觉到,那些与脾脏、与消化吸收、与能量转化相关的微末络脉,在这股力量的温养下,变得愈发通透、坚韧。

与此同时,远在星火主城的参谋处内,苏清雪正主持着一场关于西域未来发展的扩大会议。

外交部门的官员汇报着与周边数个汗国签订的新商贸协定,这些协定将进一步稳固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繁荣。

而在科学院的实验室里,刘秉章兴奋地向一群年轻的学者展示着一块泛着金属光泽的样本。

“轴承钢!我们成功了!”

刘秉章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它的性能,经过测试,已经全面超越了克虏伯工厂最顶尖的产品!”

“这意味着,我们的发电机、我们的机床、我们所有工业的心脏,都将拥有最坚实的骨架!”

实验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周明不再停留,继续向西,朝着那片耸入云霄的雪山高原,徒步走去。

回顾他一路所见,皆是创造与新生。

军队在守护边疆,官员在治理地方,工匠在建设城市,学者在钻研科技,武者在开拓矿藏。

整个神州大地,仿佛一个巨大无比、正在被熊熊烈火点燃的鼎炉。

万民的汗水、智慧与希望,皆是炼制这炉“文明大丹”的薪柴。

他终于明白,所谓的通脉圆满,并非是枯坐洞府,打通了多少条玄奥的经络。

而是要让自身这个“小天地”,与神州这个“大天地”的脉搏,彻底同步。

当周明徒步踏上帕米尔高原时,这种感悟变得愈发清晰。

海拔不断升高,空气变得稀薄而寒冷。

凛冽的罡风如刀子般刮过,足以让钢铁冻脆。

但这一切对周明毫无影响,他的身体内部,自成一方天地,气血奔涌如江河,温暖着每一寸肌体。

他的心神,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变得前所未有的空明澄澈。

他没有再前行,而是选择了一处山巅,盘膝坐下。

脚下是万仞冰川,闪烁着幽蓝的光芒。

远方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如同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匍匐在大地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