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宋夏停战(1/2)
治平三年(1066年)七月中旬,汴京,福宁殿西暖阁。空气凝重,虽置冰鉴,却驱不散弥漫的沉重与肃杀。
窗外蝉鸣聒噪,更衬出殿内死寂。枢密副使吕公弼(字晦叔)身着紫袍玉带,面容清癯,眼神沉静如古井。他双手捧着一份墨迹犹新、沾染着风尘与隐约血腥气的奏报,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殿内凝滞的空气:
“陛下、太后、殿下,环庆路八百里加急捷报:”
“副都总管种谔,率环庆路将士,依托蜃灰坚城,血战十余昼夜!”
“毙伤西夏铁鹞子、步跋子精锐逾一万余人!阵斩其万夫长嵬名山遇、千夫长三员!缴获战马、甲仗、攻城器械无数!”
“大顺城的西南、东南两处蜃灰城垣遭夏贼‘旋风炮’昼夜轰击,崩裂三处,守军血肉填塞,自身死伤三千余人然……城未破!”
“夏主谅祚已退兵!”
最后一个字落下,殿内一片沉寂。只有曹太后手中捻动的菩提佛珠,发出轻微的“嗒”的一声脆响。她抬起眼,浑浊的凤目中闪过一丝痛惜与沉重:
“将士……苦矣。”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悲悯。英宗躺在御榻上,蜡黄枯槁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浑浊的眼中涌起复杂难明的泪光。是欣慰?是痛心?是……终于洗刷了一丝屈辱的释然?太子赵顼立于御榻旁侧,一身玄色储君常服,身姿挺拔如松。
他面色沉静,无波无澜,唯有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锐利如电的光芒一闪即逝。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投向悬挂于壁的巨大《西北边陲舆图》,指尖精准地落在“环庆路”、“大顺城”的位置。他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决断,清晰地下达指令:
“吕卿!”
吕公弼躬身:
“老臣在!”
赵顼目光如炬,直视这位以老成谋国、持重端方着称的枢密副使:
“即刻以枢密院令,传谕环庆路经略使:”
“蜃灰城垣崩损,着即征发本路及邻近州县精壮民夫,携枢密院特拨之蜃灰、糯米、麻刀等料,火速抢修!务求在旬日之内,城防如初!更固!”
“再敕三司盐铁司检法官、巡盐御史吕惠卿:”
“盐引纳粮所输之十万石粮秣,乃环庆将士续命之本!着其亲督粮队,昼夜兼程!沿途州县、漕司、税卡,一体放行!敢有延误时辰、盘剥克扣、以次充好者,无论官职,立斩!以儆效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