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刘宋壮侯王镇恶:从“端午恶童”到长安征服者的传奇人生(2/2)
王镇恶的“幽灵船”是古代版的“认知作战”,利用信息差和技术优势制造恐慌。而他的“焚舟演讲”,则是管理学上经典的“危机激励”和“目标管理”。在现代团队管理中,这相当于在项目最关键的时刻,老板宣布:“公司账上没钱了,这个月工资和下个季度的预算,全看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干成了,全员财富自由;干不成,大家一起喝西北风!”效果嘛……通常很极端,要么团队爆发出核弹级的战斗力,要么……老板就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所以,慎用!除非你有王镇恶那样的威望和必胜的把握。
第六幕:长安陷落记——从MVP到“职场刺客”的靶子
攻克长安,灭亡后秦,王镇恶无疑是头号功臣,团队MVP。然而,人在巅峰,最容易迷失。王镇恶性格中那个致命的弱点,在巨大的胜利和财富面前,彻底暴露了——他极其、非常、特别地贪财。
史书记载,进入长安后,王镇恶“极意收敛,子女玉帛,不可胜计”。说白了,就是利用职权,大肆搜刮后秦府库的珍宝和美女,捞得盆满钵满。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老板刘裕耳朵里。
按说,手下大将如此明目张胆地贪污战利品,老板应该很生气才对。但刘裕的反应非常有意思,他居然“以其功大,不问也”——因为功劳太大,算了算了,不追究了。刘裕甚至还引经据典地给自己找台阶下:“朕闻汉高祖封陈平金而不问,今朕得镇恶,霸业遂成,何惜财物!”(听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对陈平贪污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我得了王镇恶成就霸业,这点财物算个啥!)
老板的纵容,让王镇恶更加肆无忌惮。但他忘了,老板可以不在乎你贪,但同僚们在乎啊!你一个人把功劳和钱财全占了,让别人喝汤都喝不痛快,这不拉仇恨吗?
果然,早就看王镇恶不顺眼的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这下更是怒火中烧。沈田子多次向刘裕打小报告,核心论点就是:“王镇恶老家在关中(他是王猛的孙子,祖籍北海剧县,但关中算是他爷爷的根据地),不可轻信!说不定他有割据自立的野心呢!”(“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
刘裕是怎么应对的呢?他表面上一副“我用人不疑”的姿态,对沈田子说:“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为不善,正足自灭耳。”意思是,我给你们留了一万精兵,他王镇恶要是敢乱来,不就是自取灭亡吗?听起来很信任王镇恶对吧?
但转过身,刘裕私下对沈田子说了一句极其要命的话,堪称千古帝王心术的典范:“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为有卫瓘等也。正所谓‘猛兽不如群狐’啊,你们十几个人(指沈田子、傅弘之等),还怕制不住一个王镇恶?”(“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清楚不过了:我留你们,就是为了制衡王镇恶的。你们互相盯着点,别让他真搞出什么事来。
这下好了,老板亲自给下属们发放了“互相伤害”的许可证。沈田子拿到了这把“尚方宝剑”,更加坚定了除掉王镇恶的决心。一个巨大的悲剧,已经在酝酿之中。
现代启示录第六弹:职场关系学的血泪教训。
功高不能盖主,财多更不能露白。老板可以容忍你的功劳,但不一定能容忍你吃独食。把同事都得罪光了,老板想保你都难。
警惕老板的“制衡术”。当老板对你说“我绝对信任你”,同时又对另一个人说“帮我盯着他”时,你就要小心了。你已经成了老板棋盘上互相牵制的棋子。
性格决定命运。王镇恶的悲剧,根源在于他“贪财而不自敛,立大功而不自抑”的性格。在名利面前保持清醒,是古今通行的保身之道。
第七幕:悲剧落幕——一场老板默许的“职场火并”
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关中局势风云突变。北方的另一个强大政权——胡夏的皇帝赫连勃勃,趁刘裕南返、晋军主力不在之际,大举进攻关中。负责留守的刘裕次子、年仅十二岁的桂阳公刘义真,以及他麾下的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将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抵御夏军的作战中,沈田子先是因之前作战不利,被王镇恶当面嘲讽:“你小子不是吹牛能十万人破一座空城吗?现在怎么怂了?”(“公以十岁儿付吾曹,当共思竭力,而拥兵不进,虏何由得平!”)旧恨添新仇,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随后,在北上调兵途中,沈田子认为除掉王镇恶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以商议军情为名,邀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寨开会。王镇恶或许是对同事还抱有一丝信任,或许是对自己的地位过于自信,竟然毫无防备地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王镇恶一到,沈田子立刻发难,派其族人沈敬仁在背后偷袭,将王镇恶斩杀于帐幕之中。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兄弟王基、王鸿等共七人。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没有死在沙场,却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年仅四十六岁。他腰间可能还挂着长安府库的钥匙,口袋里或许还装着没来得及变现的珍宝清单,这一切都成了绝妙的讽刺。
王镇恶的死,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沈田子随后被王修处死,关中晋军内部陷入一片混乱,将领互相猜忌,军心瓦解。赫连勃勃的夏军趁机猛攻,长安得而复失,刘裕辛辛苦苦打下的北伐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
而远在南方的刘裕,在得知王镇恶的死讯后,是什么反应呢?史载他“上表天子”,也就是给东晋朝廷打报告,把王镇恶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说他“志节亮直,机略明举”。追封、赠官、厚恤,一样不少,表面功夫做得十足。但内心深处,他是否对这场因自己“制衡”策略失控而导致的内讧,有过一丝悔意呢?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在帝王心中,一个功高震主、贪财跋扈的将领,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也未尝不是一种“体面”的解决方式。
现代启示录最终章:不要把同事的怨恨当儿戏。
王镇恶至死可能都没把沈田子放在眼里,结果被“小人物”反杀;老板的默许不等于支持:刘裕的暗示给了沈田子胆量,但事后老板未必会为你背锅;内耗是团队崩溃的加速器:王镇恶之死直接导致北伐成果尽丧,教训惨痛,在任何一个组织里,内斗的最终结果,往往是满盘皆输。
第八幕:身后哀荣与历史评价——功过是非任评说
王镇恶死后,历史给予了他应有的地位。
刘宋立国后(420年),开国皇帝刘裕(此时已称帝)追封他为龙阳县侯,食邑千户,谥号“壮侯”。(按谥法:“威德刚武曰壮”,“胜敌志强曰壮”,非常符合他生前的军事风格。)
配享太庙:他的灵位被请进刘宋的宗庙,陪伴在刘裕左右,享受国家级的祭祀。这是对功臣的最高荣誉之一。
在正史评价中,他被誉为“一时之杰”,充分肯定了他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但史官们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缺点:“贪婪寡德,致陨关中”,认为他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
总结王镇恶的彪悍人生:他就像一个被加了各种Buff和DeBuff的游戏角色。
Buff(增益效果):名门之后、智谋超群、口才了得、老板赏识。
DeBuff(减益效果):武力值低下、贪财成性、人缘不佳、老板暗中制衡。
他成功地将Buff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足以光耀史册的功业;最终却也因无法克服DeBuff,导致了个人和时代的双重悲剧。
尾声: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
如今,西安的渭水河畔,早已不见了当年蒙冲小舰的踪影,长安城的硝烟也早已散尽。但若我们细心倾听,或许依然能听见,那个不会骑射的将军,在历史的回响中,对他的士兵,也对千年后的我们,发出那穿越时空的呐喊:“诸君!我们的退路已断!家乡远在万里!除了拼尽全力,死战到底,我们——别无选择!”
这呐喊,关乎勇气,关乎决绝,关乎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也关乎人性在名利面前的挣扎与迷失。这,或许就是王镇恶留给我们,最复杂、也最深刻的一笔遗产。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蒲剑生来镇恶名,秦关万里作长征。
焚舟渭水军心奋,振槊江陵汉帜横。
百战终摧胡虏阵,一宵竟陨将星明。
龙阳爵印今犹在,谁记长安夜雨声。
又:王镇恶,王猛之孙,端午生而名“镇恶”。随刘裕南征北伐,江陵焚舟破敌,渭水蒙冲克城,功冠诸将。然贪敛致祸,终殒内斗。今填此阕《蝶恋花》,以“焚霞”写奇袭之烈,“沉沙”喻名将之殇,在铁马金戈间勾勒其传奇悲慨。全词如下:
五月江声催战鼓,百舸焚霞,旗卷荆襄路。
渭水连环皆作古,长安一夜收秦土。
玉树歌残风满坞,金锁沉沙,空镇龙阳墓。
谁记蒙冲飞白羽,斜阳犹照征人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