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在后宫开冥途 > 第377章 死人不会写密折

第377章 死人不会写密折(1/2)

目录

三日后,养心殿偏室。

晨光未至,烛火摇曳,映得案前人影如幽魂游走。

沈青梧坐在一张黑檀木书案后,指尖抚过一卷尚未干透的墨册,纸页泛着冷涩的微光,仿佛吸尽了夜色中的阴寒。

这是她亲手誊录的《溯判录》——九道黑锁崩解那夜,清明台上浮现的每一个名字、每一桩罪状,皆被她以判魂笔复刻于人间之纸。

景明十年,废太子冤死;七谏臣喋血宫门;北狄残部潜伏内廷……字字带血,句句戳心。

可自昨日起,怪事频生。

她昨夜写完兵部主事王恪之罪,将其勾结边将虚报军功、致使三万戍卒冻毙于雪谷一事录入册中,吹熄灯火便寝。

今晨起身,案头竟多出一份薄折,静静躺在《溯判录》之上,像一道无声的叩问。

纸是桑皮所制,质地粗糙却韧性极强,表面浮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灰白粉末,在烛光下泛出尸骨般的惨色。

字迹则是失传多年的宫阁体,端方峻厉,一笔不苟,连落款时辰都精确到“景明九年冬月廿七,寅时三刻,北境第三烽台火起”。

内容更是骇人听闻——不仅补全了王恪私改战报的细节,还列出了两名早已阵亡的校尉口供,甚至连当日风向、雪势、粮车倾覆地点都一一注明。

“没人进来过。”守门小太监跪在地上,抖如筛糠,“奴才守了一夜,连只耗子都没见着。”

御前侍卫统领亲自查验门窗,铁锁未动,窗棂无痕,确无外人出入迹象。

消息传到断言耳中时,这位破印解咒的高僧正盘坐禅房诵经。

他接过那张“补充证词”,只看了一眼,脸色骤然发青,猛地将纸掷于地,双手合十疾念往生咒。

“阴牍……竟是阴牍!”

他声音发颤:“此纸专用于死后追呈奏报,唯有魂魄执笔,方可成文。且这墨……掺了骨灰,是用死者生前佩玉研磨入墨,才能在阳间显形!”

“谁死了还要递密折?”有人低声惊问。

断言没答,只望着那行署名——礼部右侍郎,周明远。

“他二十年前暴毙,尸身当场火化,连骨灰都被撒入护城河……怎么写的折?”

此时,养心殿深处,龙榻之上。

萧玄策半倚软枕,面色仍带着劫后余生的灰败,右手缠满药布,指节乌紫,几乎看不出人形。

可他仍强撑着批阅奏章,目光扫过那份“鬼折”时,唇角竟扬起一丝冷笑。

“活人不敢说真话,倒要靠死人递密折?”

他将折子重重拍在案上,声音沙哑却森寒彻骨:“查!调取景明九年北疆所有烽燧日志,尤其是第三、第七台的燃讯记录。另外——”他顿了顿,眸光陡锐,“封锁北苑马场,任何人不得进出,违者,格杀勿论。”

暗卫领命退下,脚步隐入长廊阴影。

而此时,清明台遗址。

夜雾弥漫,荒草簌簌作响。

线清提灯缓行,手中丝线轻颤,那是她织魂命纹的引线,能感知亡魂流动的轨迹。

可今夜,丝线震得厉害,像是有无数细碎的脚步在地下穿行。

她蹲下身,拂开枯叶——

石板上,竟浮现出一行行细小脚印,整齐划一,间距精准,宛如朝会时百官列班的步距。

每一步都浅淡如尘,却排列有序,一路向北,直通那座早已废弃的尚书房。

她屏息跟随。

推门刹那,寒气扑面。

屋内空荡破败,梁柱倾斜,蛛网横结。

可就在那残破的御座之前,空中竟悬浮着一幕诡异景象——

一名身穿绯袍、头戴乌纱的文官魂魄跪伏于地,双手捧着一卷竹简,声泪俱下陈述边关军粮克扣之事;对面坐着一位玉冠虚影,轮廓模糊,却端坐如帝王,听完后微微颔首,袖袍一挥,口中吐出两个字:

“准奏。”

线清浑身僵冷,呼吸停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