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2)
\"主公切莫妄自菲薄。您的勇武绝非他人可比,当年高唐战黄巾、虎牢关前,皆可见一斑。\"
简雍急忙宽慰。
张飞也梗着脖子嚷道:\"就是!大哥!管他使什么诡计,逮着机会直取中军大帐便是!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胳膊,装什么神仙鬼怪!曹操当真这般唬人?\"
\"岂止是唬人……\"刘备面色阴沉,\"简直是心惊胆战。如今在这许都,咱们如履薄冰。曹操正一步步掌控都城,袁术已灭,吕布苟延残喘不成气候,南边刘表只知守成,唯有袁绍尚可一战。可偏偏……\"
他牙关暗咬。
\"袁绍不敢对曹操用兵。\"
\"为啥?!\"张飞脱口而出。
\"师出无名!\"
刘备一字一顿道出关键所在。
想来此刻,公孙瓒与袁绍之争也该见分晓了。一旦袁绍拿下幽州,便是坐拥四州之地。
可四州之地又如何?
袁绍断不敢名正言顺与曹操决战,至少这几年绝无可能。
\"袁术的尸首还在寿春伪皇宫前挂着呢!这才过去几年?他袁绍敢吗?绝无可能!\"
刘备仰头灌下一口酒。
此刻都是自家兄弟,说话自然少了许多顾忌。
他冷冷颔首:\"所以咱们要做的,并非真从许都救出天子,也不是在此刺杀曹操。即便做到这些,也改变不了大势。\"
\"真正的关键,是给袁绍一个出兵的理由。\"
杨彪、董承这些人似乎始终未能明察局势,依旧固守着世家大族的迂腐气节,不过是逞匹夫之勇而已!
刘备缓缓吐纳着气息。
可惜联盟中人缺乏曹操那般才干,就连德高望重的杨彪也不过是个莽撞之人。
那份秘密诏书。
那篇战斗檄文。
他们亟需天子亲笔撰写的讨逆文书,若能得此,袁绍便可名正言顺地举兵。
不至于背负篡汉叛乱的骂名。
待到那时,他便能名正言顺地出兵。
\"主公,眼下我们应当如何行动?\"
\"按兵不动,专心农耕。\"
刘备仰首饮尽杯中酒,面容重新归于沉静,眉宇间只剩仁厚与信义,不见丝毫暴戾之色。
关羽神色如常,张飞哑然失声。
简雍郑重地躬身行礼。
心底涌起由衷的钦佩。
他多年追随刘备,只因年少时便知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自十几岁仗剑江湖起,玄德就展现出不寻常的沉着,总能准确把握时机,面对重大抉择时永远保持清醒。
直到最关键的时刻才会雷霆出手。
如今他仍能克制住内心躁动。
来日必有东山再起之时,绝不会逊色于当世任何诸侯!
只是那曹孟德......
实在令人叹服。
竟敢以身为饵行诱敌之计,这是何等胆识!
此人确为当世枭雄。
单看他对自己的狠辣手段,对待敌人又会残酷到何种境地?
......
次日,曹操大军凯旋。
荀彧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
在阿谀与欢呼声中,曹操被隆重庆祝着迎回许昌。
这一路上。
曹操始终心神不宁。
好个许子远,果然所言非虚......
他回来报信时守口如瓶,宛城之事竟未走漏半点风声......
不仅保全了名声,威望似乎更胜从前。
沿途百姓官吏,都在称颂他的胆略与胸襟。
单骑入宛城,面对险境毫无惧色。
听起来还挺受用。
我一向胆识过人!
“恭喜司空!宛城大捷,欲擒故纵之计,如今已传遍许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荀彧深深行礼,脸上笑意盎然,抬头望向曹操时,更是满眼钦佩,“主公如今用兵如神,料敌先机,天下诸侯,恐怕再难匹敌。”
曹操干咳了两声。
被荀彧这么一夸,即便是真心实意,他心里也莫名发虚。
宛城那档子事,他自己最清楚。
差点玩脱了。
实在惭愧。
他连忙摆手,“文若,此事不必再提。”
“为何不提?”荀彧一愣,笑容僵在脸上,盯着曹操看了好一会儿,才道:“此战功绩斐然,人人称颂。”
“逸风回来后,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当廷请功,连天子都赞不绝口。”
曹操:“……”
这也太离谱了吧!
连天子都在夸?!
“司空可知,主公已准备再行封赏,提议擢升您为丞相,统领军政大权。”
“士族公卿无人敢驳,军中将士士气高昂,皆因此战之功!主公,此时更应大肆宣扬,传遍天下!”
曹操一时哑然。
还要传遍天下?!
荀文若,真有你的!
你跟许逸风简直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