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 > 第136章

第136章(1/2)

目录

刘琮耳根微红,却仍端着兄长架势:愿赌服输。只是取书时需得亲力亲为,一次只许搬三卷。

刘修听罢,脸色骤然凝固。

汉室官学体系设有五经十四博士,细分如下:《易经》四派,《尚书》《诗经》各三派,《仪礼》两派,《公羊春秋》两派,合计十四家。

通览这十四部典籍原典倒非难事,然汉代经学之繁难,在于各地今古文经学派对这些经典的诠释注疏浩如烟海。某些经典的注疏文字竟能多达百万字之巨,堪比后世连载的网络文学作品。

然则网络小说数百万字乃键盘敲击而成。而为经籍作注者,确是执刀笔于竹帛,以隶书一笔一画铭刻而成。此等治学毅力,令人叹服!试问今人,何人敢尝试日更万字的手写网络小说?

刘琮所珍藏的曰若稽古四字批注,出自秦延君之手,竟达三万字之巨。以三万字阐释四字,此类注疏在各学派中屡见不鲜,历经百年积淀……致使许多汉代儒生,自童蒙始习经典,往往皓首穷经,方能粗通经义。

三万字的竹简批注,至少需装满整只竹筐……刘琮命刘修自行搬运,且须一次运完,分明存心刁难。

刘修急怒道:二兄怎这般耍赖?实乃言而无信!

刘琮淡然道:你我先前未作约定,算不得失信。

长兄,您评评理!刘修转向许衡求助。

许衡轻叹:你二人的纷争,我岂能裁决?若心有不平,不妨寻处僻静之地比武决胜。

刘修闻言精神振奋:长兄所言极是!二兄,口舌之争无益,不如按长兄提议,找个清静处较量拳脚。

刘琮武艺远逊刘修,闻言旋即移步,竟欲躲至许衡身后,低声道:经学门下,儒雅之士,岂可动武?

刘修笑吟吟道:不动武也罢,二兄须将竹简交予我!

见刘琮踌躇望向许衡,许衡轻拍其肩道:仲璜,大丈夫当拿得起放得下,赌约既立,当守信履约。

得许衡说项,刘琮方允诺刘修取阅经卷。

刘琮面带不悦,许衡见状温言相劝:二位贤弟莫急,为兄即将代父亲整理蔡邕先生的两万余卷藏书,届时带你们同去观看。若有心仪典籍,命人另行誊写便可。

刘琮与刘修闻言喜形于色。

多谢长兄!

还是大兄最疼我们!

三人闲谈片刻后,许衡前往书房拜见刘表。

刘表早已起身,正在批阅南阳公文。

父亲安好。许衡恭敬行礼。

刘表抬眼打量,只见他面色苍白,眼下青黑,眼中隐约泛着血丝。

怎如此疲惫?彻夜未眠?

许衡暗想方才回府,自然整宿未睡......何况那边也无法安寝。难道还能搂着张方......光是想想便觉不适。

正是,儿臣方才回府......有要事禀告......

刘表摆摆手:不急。

指着身旁卧榻道:先去歇息片刻。

许衡惶恐:此乃父亲卧榻......

刘表淡然道:为父的床榻,孩儿有何睡不得?听话,小憩片刻。

谢父亲......

许衡遵命来到榻前,脱鞋侧卧,面朝南墙。

身后传来刘表翻阅竹简的沙沙声......

宁静祥和之感油然而生。

彻夜未眠的许衡在这般声响中渐渐阖眼,发出细微鼾声。

刘表放下手中简册。

转头凝视许衡,忽然展颜而笑。

那笑容慈祥温和,满含舐犊之情。

老者轻缓起身,取来薄被,仔细为许衡盖好。

晨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

父批阅,子安眠。

满室皆是令人心暖的温情。

刘表此刻在书房中批阅文书,眉眼间透着几分难得的温情。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映着窗外的天光,竟显出几分岁月静好的错觉。

许衡从酣眠中醒来时,日头已近中天。他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趿拉着布履走到书案前。刘表正执笔批注公文,听见脚步声才抬起头,须发间还沾着几点墨渍。

睡足了?

刘表取过青瓷双耳壶,斟满一觞清水推过去:润润喉。许衡盘膝坐在茵席上,接过水觞时瞥见案头堆积的简册,蹙眉道:父亲每日都要处理这么多公务?

最近月余,光是木牍每日就不下十斤。刘表搁下刻刀,揉了揉发僵的腕骨,多时能有二三十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