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31章 谁给边关送了假圣旨

第131章 谁给边关送了假圣旨(1/2)

目录

北境风雪未歇,大营校场上的旗幡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主帅程远山站在点将台上,手中圣旨沉得压手。

青鬃驿马口吐白沫倒毙辕门前,身上铜牌编号与宫中档册一致;紫檀印匣开启时,那方“受命于天”的玉玺印模清晰无误,连边角一道旧裂纹都分毫不差。

中书省奉敕四字楷书端严,用印位置、行文格式皆合祖制。

可这张纸——

程远山指尖摩挲着旨面,江南贡宣特有的细密纹理在火光下泛出微黄光泽。

他抬眼看向身旁文书参军:“你刚才说什么?”

参军低声道:“去年腊月十七,陛下免朝那道旨,也是这种纸。”

帐内一时寂静。炭盆噼啪一声爆响,惊得人眼皮一跳。

程远山缓缓卷起圣旨,“代帝阅兵”四个字在他脑海反复翻腾。

太子早已表奏巡边,为何临时改命七皇子?

更蹊跷的是,这道旨竟未经门下省副署,连兵部都没收到调令副本。

他正欲下令暂扣使者核查,忽听帐外传来急报:“快马加鞭自京而来!持七王府印信!”

来者是个不起眼的年轻随从,交上一封密函。

程远山拆开只扫一眼,脸色骤变。

纸上无多言,仅有一句:“癸字号静思院火起之刻,西苑守卫换防由谁执令?”

他的手抖了。

那是绝密军情——西苑守卫轮值调度图从未外泄,就连兵部尚书都不知情。

能掌握此讯者,唯有掌控禁军暗哨系统的影指挥使,而此人,三年前就被先帝赐死。

程远山猛地抬头,“七王妃当真料事如神?”

那随从不答,只低声回:“我家主子说,有些命令不是由皇帝发出的,而是由人们相信它来自皇帝。”

话音落下,风雪卷帘,帐外已有将士自发列阵等候号令。

他们不知道圣旨真假,但他们知道,最近三个月,七皇子新政所至之处,屯田复苏、粮价回落、边饷足额拨付;而太子监国期间,克扣军资的案子却接连爆出。

信仰一旦动摇,真相就不再是文字本身,而是人心所向。

与此同时,京城大理寺偏堂。

谢云归放下湖广急报,唇角微扬。

户部那封驳议简直像被人精心安排好的棋子——松烟墨产地不符御供名录,看似荒唐,实则直指诏令流转链条中最隐蔽的一环:墨锭统供体系。

“他们开始用眼睛判断皇权了。”他对坐在对面的赵九龄道。

赵九龄正用刀尖挑开一块残纸上的朱砂批痕,“这半页底稿我从废驿粪土里扒出来的,‘太子巡边’四字被划去时用力极重,笔锋带拖,显然是临时决断。但改写‘七皇子代行’的字迹却平稳流畅,像是早有准备。”

谢云归点头:“说明替换不是仓促之举,而是预案之一。有人,在等着这一刻。”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寒意。

几日后朝会上,谢云归正式提出“诏令双验制”。

太子党嗤笑连连,礼部尚书当场斥其“拘泥形迹,有损天威”。

可讽刺的是,不过两日,民间已掀起一股“辨伪热”。

书肆连夜刊印《天子笔墨辨伪手册》,市井孩童都能背出几句顺口溜:“蚕丝笺为骨,松烟墨为血,缺一则非真龙敕。”

甚至连乡间塾师都开始教学生临摹历年圣旨字体,比试谁更能看出“御书神韵”。

这场由一张异样宣纸点燃的怀疑之火,正在吞噬人们对皇权天然正当性的信任。

而在太常寺冷僻的档案阁楼里,林砚舟独自跪坐于积尘之中。

他本是因质疑皇统继承序位被贬至此,整日清点旧典、抄录祭文。

今晨整理前朝礼制汇编时,一本无名簿册从架顶滑落,封面已被虫蛀大半,唯余一角隐约可见“代”字残痕。

他拂去灰尘,翻开第一页,瞳孔骤然收缩。

里面赫然记载着一条从未见诸史书的规程:凡天子不能亲政者,可依《礼》设“代诏”,由特定人选执笔仿体,务求形神俱似,以安天下心。

后面还有一行小字:

“影阁执事,择幼童入宫,专习君书十载,终身隐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