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01章 他们跪的不是圣旨,是七代人的命

第201章 他们跪的不是圣旨,是七代人的命(2/2)

目录

她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一架新制的凸镜装置——铜框嵌玻璃,底下托盘可调角度,正是为验契所造。

“既然他们怕阳光,”她终于开口,唇角微扬,“我们就让他们晒个够。”

次日,七王府向全国各县发放“曝契验真仪”,附文说明:凡百姓疑契伪者,可赴县学免费查验。

随文另附一首通俗歌谣,教人辨识隐形药水痕迹:“真契见日字愈清,假契遇光迹无形。”

京城震动之余,一股无声的风已吹向山东。

而在济阳县乡塾外,一面新挂的告示正被孩童大声朗读,阳光斜照,照在纸上一行加粗朱批上:

“凡欺民瞒产者,虽远必究。”晨光初透,山东济阳县乡塾外人头攒动。

李崇义立于台前,身着青袍官服,腰佩铜印,神情肃然。

他身后摆着一张黑漆长桌,桌上整齐排列二十份“损毁”地契——纸面焦黄、字迹模糊,皆为县衙驳回民间申请时所用凭证。

百姓围拢观望,有人攥紧衣角,有人低声议论,空气里弥漫着压抑已久的愤怒与期待。

“诸位父老,今日不审案,只验契。”李崇义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七王府新制‘曝契验真仪’已至各县,凡疑伪契者,皆可来此一照。”

话音落,两名差役抬出一架铜框凸镜,玻璃晶亮,托盘倾斜朝向初升的日头。

阳光穿过镜面聚焦其上,将第一张地契映得通透。

起初无异样,但不过片刻,原本看似空白的边角竟浮现出细密小字:“此田归岳氏宗祠执掌,非佃户所有”,紧接着,又一行浮现:“若其子孙三代无功名,则收归族中。”

人群哗然。

第二张、第三张……接连十七份地契在日光下现形,条条款项如蛇爬行,尽数暴露。

那些曾被宣称“年久损毁”的契约,实则被药水遮掩,层层设套,只为夺田压民。

“这不是损毁!”一声怒吼撕裂喧嚣。

一名青年冲出人群,脸色涨红,手指直指县令方向:“那是我岳父!他是岳家庄最大田主,全县三成良田都记在他名下!你们清丈名单里写他‘自耕四亩’,可他连锄头都没碰过一天!”

四周顿时炸开。

李崇义不动声色,挥手命人将那青年暂押一旁录供,随即转向县令:“你可愿当众重写供词?由村民逐句核对,若有半句虚言,当场定罪。”

县令面色惨白,嘴唇哆嗦,却被推至案前。笔落纸面,手抖如筛。

写到一半,他突然掷笔跪地,双手抱头,嚎啕大哭:“我爹临终前说……只要守住那块祖田,岳家就能出个三品官!我说什么也得把位置挣出来……可我没想过啊,我没想过要踩着活人往上爬!”

风静了一瞬。

李崇义缓缓起身,目光扫过跪伏于地的县令,也扫过台下无数双眼睛。

他知道,这一幕不会止于济阳。

民心一旦觉醒,便再难被蒙蔽。

当夜,京城七王府偏院。

沈砚独坐灯下,面前堆满各地飞报的“曝契案”卷宗。

他以细绳捆扎、分类、计数,忽然停住。

指尖停留在一份名录上——所有使用隐形药水的县令,履历中竟皆有同一条记录:曾在户部老侍郎周明远门下任学吏。

巧合?太多。

他正欲提笔拟奏,窗外忽有轻响。

一道黑影翻入庭院,落地无声。

赵九龄摘匣,守卫未查,直接放行。”

沈砚握笔的手一顿。

两人对视,无需多言。

“原来不是地方贪腐。”他低声道,声音像压进地底的钉子,“是上面早就铺好了路——怎么骗百姓,怎么藏田,怎么让新政看起来失败。”

檐外雨起,滴答敲在窗棂,如同墨笔点纸,一声一声,像是有人正在黑暗中重新书写规则。

而在国子监讲堂深处,裴文昭正拂袖展卷,未曾察觉,一场关于土地与尊严的风暴,已悄然涌向最不该被触动的地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