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12章 老账房的活口

第212章 老账房的活口(2/2)

目录

两人同时警觉抬头。

下一瞬,一道黑影破瓦而下!

赵九龄自天而降,手中短刃划出一道寒光,直取左侧黑衣人咽喉。

那人仓促举刀格挡,却被一股巨力震退数步,撞上墙壁。

另一人拔剑反击,却被从侧窗飞入的暗卫锁住手腕,反拧至背后,“咔”地一声骨裂,惨叫未出便被捂住嘴。

屋内瞬间陷入混战。

桌翻椅倒,烛台倾覆,火苗溅到墙角的旧帐簿上,燃起一缕青烟。

老陆瘫坐在地,眼睁睁看着三人搏杀,恐惧几乎冻结了他的呼吸。

就在一名黑衣人趁乱扑向门口欲夺路而逃时,他忽然看见对方腰间佩了一块铜牌——上面刻着半个残印:“净”字下半截。

那是他曾在内务省见过的标记。

记忆如潮水冲开闸门。

他颤抖着摸向怀中,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枚铜钥匙——锈迹斑斑,却磨得发亮。

这是他每夜睡前都要握一握的东西,仿佛只有触到它,才能确信自己还活着。

可现在,它不能再留了。

趁着众人缠斗、视线被吸引,老陆猛地将钥匙塞入口中,仰头吞下。

动作急促而决绝,连他自己都未曾意识到,这竟是他二十年来第一次主动选择“记住”。

赵九龄一击制敌,短刃抵住最后一名黑衣人的颈动脉。

那人挣扎不得,只从牙缝挤出一句:“你们……救不了他……影阁……无处不在……”

话音未落,嘴角溢出黑血——自尽了。

赵九龄皱眉,迅速搜身,除了一些寻常器械,并无身份凭证。

他扫视四周,目光落在燃烧的帐簿上,立刻示意暗卫扑灭火源。

随后蹲下身,轻轻拍了拍老陆的肩。

老人依旧蜷缩在地,脸色惨白,嘴唇青紫,但眼神已不再完全是茫然。

“你还记得多少?”赵九龄低声问。

老陆缓缓摇头,声音微弱:“我……只记得名字……裴元衡、杜维安、沈知节……他们都没死于病故……是被人抹去的……可名单不全……只剩半张……”

他说着,指向那本掉落的《礼记注疏》。

赵九龄拾起翻开,果然在夹层中发现半页烧焦的纸片,上面列着十余姓名,皆为十年前“影契案”涉及的已故官员,字迹与内务省档案用印风格一致。

更重要的是,这些名字后标注了籍贯与关联世家——清河崔氏、兰陵萧氏、南阳韩府……无一不是当朝权门。

赵九龄收好残页,命人将尸体秘密运走,留下一名暗卫伪装成醉汉倒在巷口,制造寻常斗殴假象。

临行前,他最后看了一眼老陆。

老人仍坐在原地,望着屋顶漏雨的地方,喃喃道:“他们回来了……真的回来了……”

七王府密室,烛火通明。

萧澈听完赵九龄禀报,指尖轻敲案上铜铃——正是当年内务省巡更所用之物。

他神色不动,只淡淡道:“查清楚了,就该有人付出代价。”

魏箴垂手立于阶下,额头沁汗:“殿下,若重提‘旧省裁撤案’,牵连必广。工部尚存遗档,但多有焚毁,恐难取证。”

“所以我要新的证据。”萧澈起身,走向屏风后的铸匠,“按永昌三年工造样式翻模,铅币三百枚,尺寸分毫不差。”

铸匠低头应命。

萧澈负手而立,语气平静:“先帝常说,有些钱,听着响,却不见血。可如今,该让它们开始流血了。”

次日清晨,宫中诏令传出:皇帝感念先政遗泽,特命工部整理元昭年间内务省裁撤旧档,凡涉赋役、户籍、官捐者,一律上报备查。

朝野震动。

与此同时,苏锦黎已在东阁审阅从老陆胃中取出的钥匙开启的小铁盒。

盒内仅一册手稿,封面三个小字——《代受录》。

她一页页翻看,神情渐凝。

书中详载“影契”流转流程:每年初六,由东宫秘选七名已故官员,伪造家属签押文书,经慈济善堂中转银钱,再以香火捐、还愿金等名义返还各世家大族,完成“合法”洗钱闭环。

每一笔交接,均有代押人盖印确认——正是陆明远当年所为。

而最关键的一行批注赫然在目:

总控衙门:净尘院。

苏锦黎指尖停在这三字之上,眸光骤冷。

净尘院?

名义上隶属太常寺,专司祭祀斋戒、僧道度牒,实则二十年来从未见其奏报经费开支,亦无属官名录留存。

一个不存在的机构,却掌控着朝廷最隐秘的资金暗渠。

她缓缓合上手稿,望向窗外。

暴雨倾盆,电光撕裂长空,刹那照亮檐角蹲伏的暗卫身影。

原来这不是太子一个人的局。

这是一整套寄生在王朝肌理中的影子班子——借死人之名,行贪腐之实;以礼法为壳,藏蛀虫于内。

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唤来侍女:“岭南那边,可有回音?”

“周大人三日前启程北归,途中绕道西山,说是要替亡母还愿。”

苏锦黎默然片刻,轻声道:“京西白云观……倒是清净地方。”

她没再说下去。

只是望着雨幕深处,仿佛看见一道无人注意的身影,正披着蓑衣,踏着泥泞,一步步走向那座隐匿山林的道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