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47章 纸雪落处,无人全身而退

第247章 纸雪落处,无人全身而退(1/2)

目录

黎明前最冷的时辰,寒风如刀,刮过钦天监石阶。

崔明远跪在观星台外,膝盖早已麻木,雨水顺着发丝流进衣领,浸透单薄的袍角。

他双手捧着一本泛黄残卷——《乾元历议残卷》,封面斑驳,边角焦黑,像是从一场大火中抢出的遗物。

昨夜,他彻夜推演。

钟楼十三响,并非人为,也非地脉震动。

他翻遍前朝典籍,终于在一页夹缝批注里寻到线索:当日晷与星轨错位至极点,铜舌自鸣,不为报丧,而为“正朔重归”。

这不是灾异,是天意重启纪年。

他颤抖着翻开残卷,指尖停在“铜雀坠翼”一节。

古书记载:“双翼折,紫微动;天门开,真主现。”昨夜惊雷劈落铜雀雕像,双翼断裂,恰应此象。

而那一刻,正是萧澈松手任名录焚于风雨之时。

“不是灾异……”他低声呢喃,声音几乎被风吞没,“是天授。”

更鼓声遥遥传来,三更已过。

天光未启,但局势已变。

他猛然抬头,望向七王府方向。

他知道,这份证言不能藏,也不能递。

它必须成为一把钥匙——将苏锦黎他们背负的“逆命”之名,彻底扭转为“承天应运”。

他撑地起身,踉跄几步,却不再犹豫。

怀中紧抱残卷,冒雨疾行而去。

与此同时,大理寺正堂灯火未熄。

裴文昭端坐案前,眉心紧锁,面前堆满“伪嗣案”卷宗。

纸页泛黄,墨迹斑驳,但他目光如炬,逐字细查。

忽然,他在一份旁录中看到一个名字——周允安,前户部主事,曾因揭发安国公虚报田亩遭贬,流放北境,此后音讯全无。

此人若尚在人世,便是关键证人。

他曾亲手核查过安国公名下五十余处庄田,账目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他曾在奏疏中提及“嫡女出生当日,稳婆陈氏神色异常”,这句看似无关的话,如今成了蛛丝马迹。

裴文昭不动声色,次日清晨便换下官服,独自前往城南贫巷。

那里破屋连片,雨水顺着茅草屋顶滴落,在泥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他在最角落的一间停下,轻轻叩门。

门开了条缝,一名少女立于内,双眼覆着白布,面容清瘦,却站得笔直。

“你是周婉娘?”他问。

少女点头:“父亲走前说,若有穿青袍、声如金石之人来访,便将他记下的东西默出来。”

裴文昭心头一震。他取纸笔,静候。

下一刻,少女开口,一字一句,清晰如刻——竟是整本账册内容,连页码编号都无差错。

她虽失明,却以耳闻心记,将父亲临别所录,牢牢记住。

裴文昭当场整理成《附证疏》,并附奏请旨:赦免周允安罪名,召其返京作证。

此举既合律法程序,又使案件性质跃升——不再是庶女争产的家宅私怨,而是蓄意欺君、动摇国本的大狱。

世家再想压案,已是难上加难。

而在通政司值房内,沈砚独坐灯下,手中捏着一封刚烧尽的密信,灰烬飘落案头。

他是东宫旧臣埋下的最后一枚棋子,职责是拦截所有指向太子的弹劾文书。

可昨夜,他亲眼看见皇帝将兵符交予萧澈,又听闻钟声异变、铜雀坠落,内心早已动摇。

他本欲继续隐忍,却忽觉额角渗汗。

那份藏匿多时的《寒髓散流向图》是否该交?

一旦呈出,便是背叛旧主;若不交,待真相大白,他也难逃株连。

正当犹豫之际,窗外一道黑影无声落下。

赵九龄立于檐下,斗篷湿透,眼神却冷如铁。

“你娘在城西药铺抓的‘养血丸’,含半钱寒髓。”他只说了这一句,便转身离去,留下一小包药粉置于窗台。

沈砚怔住。

母亲病重多年,他私下托人寻药,从未对外透露。

那药商说是滋补良方,怎会掺毒?

他急忙取来药粉化验,果然检出微量寒髓——长期服用,可致神志昏沉,甚至成瘾。

原来连他都被蒙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