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71章 灶王爷不说真话,我说

第271章 灶王爷不说真话,我说(1/2)

目录

马车碾过青石板,颠簸得厉害。

苏锦黎扶着车厢壁,眉头微蹙,似是被晃得不适。

她身旁的侍女连忙去稳那只紫檀雕花食盒,却晚了一步——盒盖松开,一本册子滑落泥中。

车夫慌忙停车拾捡,口中连道“该死”,却被苏锦黎抬手止住。

“罢了。”她淡淡道,“既落了,就让它落着。”

那册子封皮斑驳,墨笔题着四个小字:《安国公府秘辛录》。

马车重新启行,驶向城南义庄。

没人回头,但藏在巷口暗处的一双浑浊眼睛,已牢牢盯住了泥地里的东西。

夜半三更,风穿后巷。

老管家佝偻着背,提着一盏蔽光灯笼,悄无声息地摸到白日食盒掉落之处。

他四顾无人,迅速俯身将册子揣入怀中。

刚转身欲走,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屋檐跃下,铁钳般的手扣住他腕骨。

“赵九龄!”老管家惊喘出声,腿一软跪在地上。

“你认得我。”赵九龄声音低哑,面无表情,“那就省些力气,不必熬刑。”

审讯在七王府地下密室进行,火把映着墙上刀痕。

老管家起初咬牙不说,直到赵九龄命人端来一碗热粥,香气扑鼻,却让他浑身剧颤。

“这是……灶上的味道?”他喃喃。

“三十年前的味道。”赵九龄坐到他对面,“你也曾是个小厮,亲眼见过林氏难产那夜。后来你升了管家,也学会了闭嘴。可你知道吗?你每天喝的汤羹里,都有一味‘忘忧草’——是你主母赏的‘忠仆厚待’。”

老管家瞳孔骤缩。

那一夜,他终于开口:“真正的《秘辛录》不在书房,不在祠堂,而在厨房灶神像背后。每任灶神嬷嬷都是当年活下来的产婆,轮值守护。她们不能说,也不敢逃,因为她们的孩子……早就被人送走了。”

话音落下,密室陷入沉寂。

翌日清晨,裴文昭身穿大理寺官服,立于安国公府门前。

“奉旨查禁违药余波,申请搜查药库。”他语气平和,仿佛只是例行公事。

苏震霆怒极,须发皆张:“放肆!我乃当朝勋贵,岂容你一个评事带人擅闯内宅?”

裴文昭不退反进,目光清冷:“臣非为搜药而来。”

他顿了顿,声音忽然低了几分,却字字如钉:

“臣,是来寻人。”

“寻那些被你们用药抹去记忆的女人,寻那些出生即被写成‘胎死腹中’的女孩,寻那些连哭声都没能留在人间的婴孩。”

众仆屏息,连风都静了下来。

元惠帝为避偏袒之嫌,特派御史崔明远随行监督。

搜查持续两个时辰,药库未见违禁药材,看似无功而返。

然而就在撤离之际,一名暗卫悄然返回灶房,在梁木接缝处发现一道隐蔽暗格。

撬开后,里面并无金银,只有一叠泛黄纸片。

苏锦黎接过最上面一张,指尖微凉。

纸上是一个小小的脚印拓印,墨色淡而清晰,像是用婴儿足底蘸墨按下的。

背面写着两行小字:

“癸酉年腊月十一,女,生时啼声清亮。送走。”

她翻看其余几张,时间跨度近三十年,性别几乎全为女婴。

有的写着“沉井”,有的写着“换与乞妇”,还有一张仅三个字:“烧了簿。”

她的指节泛白,心口像被什么狠狠压住。

这些不是账目,是命簿;不是记录,是埋葬。

厨房外传来脚步声。

赵九龄带着两名暗卫押着一位老妇进来。

她满头银发,满脸皱纹,双手粗糙如树皮,眼神浑浊却倔强。

“她是现任灶神嬷嬷,”赵九龄低声,“我们没动她,只每日送一碗安神粥,内含微量解毒剂。七日之后,她夜里开始做梦。”

老妇抬头,望着苏锦黎,忽然嘴唇颤抖,老泪纵横。

“我梦见她了……林氏……她被灌药时还在喊‘我女儿会回来的’……她说对了……你真的回来了……”她哽咽着跪下,“我没敢救你娘……我不敢……可我一直留着这些脚印……我知道总有一天,有人会来找她们……”

苏锦黎蹲下身,轻轻握住老人枯瘦的手。

没有责怪,也没有安慰。

她只是把那叠纸片放在老人掌心,低声说:“她们的名字,不该只留在灰烬里。”

众人默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