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祖国的花朵真鲜艳(2/2)
窦老师起了个头,沙哑却充满感情的声音在清晨的乡间小路上响起。孩子们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力量,纷纷跟着唱起来:
“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歌声从零零星星到逐渐汇聚,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整齐。稚嫩的童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惊起了路边灌木丛中栖息的麻雀。歌声驱散了疲惫,脚步似乎也重新变得轻快。阳光终于冲破了云层,洒在孩子们洁白的衣服上,洒在他们汗津津却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小脸上。吴普同唱得格外卖力,他觉得每唱一句,离那个荣耀的时刻就更近一步。
八里路,在歌声和坚持中,被他们一步一步丈量完了。当镇子的轮廓出现在视野里,当看到比村里大队院气派得多的砖瓦房,当听到隐约传来的锣鼓喧闹声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按捺不住的激动和紧张。
“到了!中心校到了!”有眼尖的孩子喊起来。
中心校的操场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各个村小学、幼儿园的表演队伍都汇聚在这里,穿着各式各样的演出服,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和孩子们特有的喧闹声。临时搭建的主席台铺着红色的布,挂着“热烈庆祝国庆”的大横幅。音响里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
眼前的景象让吴普同和小伙伴们看得眼花缭乱,既新奇又有些怯场。窦老师赶紧招呼大家集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他小心翼翼地从包袱里拿出那些宝贝纸花,分发给每个孩子。又细心地帮孩子们整理歪了的衣领,抚平衣服上的褶皱,把别针重新别好。最后,他拿出一个掉了漆的小铁盒,里面是红色的油彩。
“来,孩子们,把脸蛋儿涂红一点,显得精神!”窦老师用食指蘸上一点油彩,轻轻地、均匀地点在每个孩子的脸颊上。吴普同感觉到那略带凉意的触感,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小脸因为兴奋和油彩的作用,真的变得红扑扑的。
“别紧张,就像咱们在幼儿园排练一样。看着老师,跟着音乐唱,动作做到位,笑!一定要笑开颜!”窦老师挨个叮嘱着,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而紧张的小脸,最后在吴普同格外认真的脸上停留了一下,赞许地点点头。
终于轮到他们村幼儿园上场了!报幕员清脆的声音响起:“!”
窦老师深吸一口气,像一位即将带领士兵冲锋的将军,用力地吹响了哨子:“孩子们,上!”
他率先迈着坚定的步伐,脸上挂着排练过无数次的灿烂笑容,走向舞台中央。吴普同和伙伴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纸花,排着相对整齐的队伍,跟在窦老师身后,踏上了那个比村里戏楼还要光亮、还要高的舞台!
强烈的灯光从头顶照射下来,晃得吴普同有些睁不开眼。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无数双眼睛聚焦在他们身上。他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像擂鼓一样响在耳边。紧张像一只小手,攥紧了他的小拳头,手心全是汗。
就在这时,熟悉的前奏音乐响了起来!是窦老师不知从哪里借来的录音机播放的伴奏带!那欢快的旋律像一道指令,瞬间激活了孩子们身体里排练了无数次的记忆。窦老师站在队伍前面,第一个做出了标志性的摇摆动作,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大声唱起来:“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仿佛是条件反射,也仿佛是窦老师那镇定自若的笑容给了他们力量,吴普同和所有的小伙伴们,几乎在同一时间举起了手中的纸花!鲜艳的纸花在明亮的灯光下摇曳生姿!身体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左右摇摆起来!歌声从他们小小的胸腔里迸发出来,带着一丝紧张导致的颤抖,却无比响亮、无比整齐地响彻了整个操场:
“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吴普同完全忘记了台下的观众,忘记了刺眼的灯光。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这熟悉的旋律、窦老师鼓励的眼神、身边小伙伴们摇摆的身影,以及手中那朵随着节奏晃动、仿佛有了生命的粉红色大纸花!他努力地咧开嘴,露出一个他自认为最灿烂的笑容,眼睛亮晶晶的,仿佛真的感受到了歌词里那“和暖的阳光”。他卖力地摇摆着身体,短裤下的小腿用力地踏着节奏,虽然动作可能不够标准,但那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却无比真实、无比动人。
高潮部分的“娃哈哈”,他们更是唱得格外用力,带着一种近乎宣泄的快乐。纸花摇成了一片彩色的波浪,稚嫩的歌声充满了整个空间。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这掌声像一股暖流,注入了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唱得更响,笑得更甜,摇摆得更欢快!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又仿佛只是一瞬间。当音乐停止,最后一个动作定格,窦老师带着孩子们鞠躬谢幕时,台下爆发出了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像潮水一样涌来,淹没了吴普同。他站在高高的舞台上,小脸因为激动和表演的用力而涨得通红,汗水浸湿了额前的头发,手里紧紧攥着那朵有些蔫了的纸花。一种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自豪感,像电流一样瞬间传遍了他的全身!他做到了!他和伙伴们一起,在这么多人面前,完成了表演!他看到了窦老师眼中闪烁的泪光和欣慰的笑容。
下台后,孩子们像一群凯旋的小英雄,被窦老师挨个摸着脑袋夸奖。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刚才的表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吴普同小心地把那朵纸花藏进自己的旧衣服包袱里,这是他人生第一场演出的珍贵纪念。
回程的八里路,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疲惫仿佛被成功的喜悦冲散了。孩子们依旧排着队,但脚步轻快了许多,像踩在云朵上。他们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舞台上的感觉,模仿着彼此刚才的动作和表情,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洁白的演出服在暮色中显得有些灰扑扑,沾上了尘土,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却比夕阳还要灿烂。他们一路走,一路唱,嘹亮的“娃哈哈”童声,再次回荡在乡间的小路上,引得归巢的鸟儿也跟着叽喳。
吴普同走在队伍中间,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在田野里捉蚂蚱、在土炕上睡觉的农家孩子。他的心里,被一种全新的、带着光亮和声响的东西填满了。那是舞台的灯光,是观众的掌声,是窦老师赞许的目光,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一件“大事”的集体荣光。这八里路的徒步,这简陋却倾注心血的纸花道具,这借来的不合身的演出服,还有那首简单却充满力量的《娃哈哈》,共同构成了他童年记忆里一道无比璀璨的光束。
他第一次朦胧地感受到,家以外的世界很大,有很多人,可以做很多像唱歌跳舞这样“没用”却让人无比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与吃到姥姥家的罐头不同,与捉到“平头将军”蛐蛐也不同,它是一种更复杂、更明亮、更持久的暖流,悄然流淌在他小小的心田里。他回头望了望镇上中心校的方向,那里灯火初上,人声渐稀。他知道,那个舞台已经远去,但某种东西,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他紧了紧背上的小包袱,里面装着那朵见证了他第一次荣光的纸花,迈着虽然疲惫却异常轻快的步子,跟随着窦老师的身影,朝着炊烟升起、亮着昏黄灯光的李家村走去。暮色温柔地包裹着这支载誉归来的小小队伍,歌声渐渐飘散在晚风中,而那份初尝舞台滋味的兴奋与自豪,却将长久地伴随着吴普同,成为他平凡童年里一抹永不褪色的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