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开槽与筋骨(1/2)
残冬的尾巴终于被彻底甩脱,真正的春风拂过西里村。冻土消融,变得松软而湿润,踩上去带着弹性,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苏醒的腥甜气息。麦苗返青,远远望去,田野里铺开一层娇嫩的新绿。蛰伏了一冬的村庄,如同解冻的河流,开始涌动起勃勃生机。
吴家村西北角那片巨大的土台,在春雨的浸润下,颜色变得更深沉。那堆赊来的青砖,沉默地矗立在土台一角,像一支枕戈待旦的军队。开春的暖意,也终于点燃了吴家盖房的引信。
选了个晴好的日子,吴建军请来了掌线的老匠人赵师傅。赵师傅是邻村有名的“把式”,精瘦干练,一双眼睛像尺子,背着一个磨得油亮的木制工具箱。他绕着巨大的土台走了几圈,手里捏着一把细白的石灰粉,时而蹲下,用一根细绳拉直比量,时而眯起眼,对着远处的参照物瞄了又瞄。吴建军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神情比赵师傅还要紧张,手里紧紧攥着一卷红纸——那是写好的开工时辰和方位。
“嗯,地方正,土台也平实。”赵师傅终于停下脚步,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建军,按你画的五间正房、三间配房的样儿,咱这就放线开槽!”
话音一落,仿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赵师傅从工具箱里拿出墨斗、线坠和几根削得笔直的竹签子。他指挥着吴建军和吴普同,在土台的四角钉下粗大的木橛子作为基点。墨线饱蘸墨汁,绷紧,赵师傅手指轻轻一弹!
“啪!”
一道笔直、清晰的墨线,瞬间印在了潮湿的土台上!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纵横交错的墨线,如同锋利的刻刀,在巨大的土台上清晰地切割出未来房屋的轮廓——五间正房的进深、面宽,三间配房的位置、大小。那些冰冷的线条,在吴家人眼里,瞬间充满了生命,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墙壁和房间。
“开槽!”赵师傅一声令下。
吴建军早已备好了铁锹、洋镐。他第一个跳进墨线框定的范围内,高高抡起洋镐,锋利的镐尖狠狠楔入松软的土层!泥土被撬开,翻卷。吴普同也拿起一把小一号的铁锹,学着父亲的样子,奋力挖掘。李秀云负责将挖出的泥土铲到排车上,运到远处堆起。
开槽,就是在墨线标定的墙基位置,向下挖出深沟,用来安放房屋的“筋骨”——地基和基础。这活计看着简单,实则要求极严。槽壁要垂直,槽底要平整,深度更要均匀。赵师傅拿着一个木制的水平尺,不时跳进槽里检查,稍有偏差,便厉声要求返工。
“建军,这里挖浅了!再下去两寸!”
“普同,这边槽壁歪了!往里收收!”
“槽底的浮土清干净!露出硬底子!”
汗水很快浸湿了父子俩的衣衫。湿润的泥土沾满了裤腿和鞋子,变得异常沉重。吴普同的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虎口被铁锹柄磨得生疼。但他咬着牙,看着父亲那沉默而不知疲倦的背影,听着赵师傅严厉的指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挖!挖出房子的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