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吴普同 > 第7章 暗流与界限

第7章 暗流与界限(2/2)

目录

“赵师傅,”王师傅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语气相对缓和,但立场明确,“记录你也看到了,白纸黑字,我们这边是按标准操作的。会不会是你们制粒环节,蒸汽压力不稳?或者环模有点磨损了?这批次粉料可能刚好对参数更敏感一点。”

“环模刚换没多久!蒸汽压力表好好的!”赵师傅梗着脖子。

吴普同站在赵师傅身后,看着双方各执一词,心里暗暗着急。他看到张卫平那副完全依赖数据、毫不妥协的样子,既觉得他太过死板,又隐隐觉得,在这种责任划分模糊的地带,或许只有死死抱住数据,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所在的科室。他不禁想起自己之前想让张卫平“多留意”时碰的钉子。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停产每多一分钟,都是实打实的产量损失。

这时,生产部的一位姓李的副部长闻讯赶了过来。李部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灰色的夹克,脸色凝重。

“怎么回事?怎么又停了?”李部长扫视了一圈,目光落在赵师傅和王师傅身上。

赵师傅和王师傅几乎同时开口,各自陈述理由,语气都带着激动。李部长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行了!都别吵了!”李部长打断他们,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现在是追究谁责任的时候吗?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恢复生产!老王,你们一科,立刻重新取样,重点检测一下这批粉料的混合均匀度,看看有没有局部不均匀!老赵,你们二科,别光等着,试着微调一下制粒参数,蒸汽量加大一点,压辊间隙调小一点试试!赶紧拿出个解决方案来!”

部长发了话,赵师傅和王师傅都不再争执,但脸上的表情都写着不服气。

“小吴,”赵师傅转头对吴普同说,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火气,“你去,跟张卫平一起去取样,盯着点!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取的!”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信任的安排。吴普同有些尴尬地看向张卫平,张卫平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声:“好。”

两人默默走向一科的混合区。路上,气氛有些沉闷。吴普同想找点话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感觉自己和张卫平之间,除了同学和同事那两层关系,此刻又多了一重代表着各自科室利益的、对立阵营的色彩。

在一科巨大的混合机旁,张卫平熟练地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从混合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取了几个样品,动作一丝不苟。吴普同在一旁看着,不得不承认,张卫平的操作无可挑剔。

“看到了?”张卫平将样品封好,语气平淡地对吴普同说,“取样是标准的。如果检测出来均匀度没问题,那问题大概率就不在我们这边。”

吴普同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嗯”了一声。

样品被紧急送去化验室。在等待结果的间隙,二科这边按照李部长的指示,尝试调整了制粒参数。稍微加大蒸汽量,调小压辊间隙后,重新开机试生产。出来的颗粒,硬度似乎有所改善,但依旧算不上理想,含粉率仍然偏高。

一个多小时后,化验室的结果出来了:粉料混合均匀度符合标准。

这个结果传到二科,赵师傅的脸色更加难看,他闷着头,不再说话,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王师傅那边则似乎松了口气。

最终,在李部长的协调下,这批被视为“性质略有特殊”的粉料,被允许在二科调整后的特定工艺参数下继续生产完毕,但由此导致的短暂停产、参数调整带来的额外能耗以及最终产品勉强达到合格线(含粉率处于超标边缘),都记下了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损耗。

事故处理完了,生产线恢复了正常的轰鸣。但车间里的空气,仿佛还残留着一丝没有散尽的硝烟味。

下班后,吴普同感到格外疲惫,不光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在这座庞大的工厂里,部门之间并非铁板一块,那看似严密衔接的流程背后,隐藏着多少因职责划分、指标考核而滋生的龃龉和暗流。一次小小的生产异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系统内部复杂的协作关系和脆弱的信任基础。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很想给马雪艳打个电话,听听她的声音,说说今天的烦闷。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拨出去。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他还会遇到更多类似的情况,需要在不同的立场、复杂的关系和冰冷的规章制度之间,慢慢学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应对之道。这堂关于“科室暗流”的课,远比操作机器本身,更让他感到沉重和困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