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乱流缚星,诡玺定航五合一(2/2)
至此,洛渊遗民的心,才算初步安定下来,真正开始了融入玄朝的进程。而陈枭,则为他们规划了一条既能保存自身特色,又能为玄朝做出卓越贡献的道路。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玄舟,关于此次“星尘遗境”行动的详细报告,以及陈枭关于洛渊遗民安置、晶核研究的初步建议,已经通过特殊加密信道,送达了内阁与军机处。一场关于如何消化这份巨大收获,以及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寂灭目光的高层讨论,即将展开。
(第一百零七章完,字数:约3,500字)
---
第一百零八章:玄舟决议,暗流初现
玄朝本土,庞大的玄舟静静悬浮于预定星域,如同蛰伏的巨兽。其内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不是简单的战争堡垒,而是一个移动的、高度发达的文明核心。城市林立,阵法环绕,无数修士、凡人、机关造物在其中生活、修炼、工作,气运之鼎盛,如日中天。
远征舰队成功穿越虚空乱流、携洛渊遗民及重要收获返航的消息,以及陈枭提交的详细报告,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玄朝高层激起了层层波澜。
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张正清,与军机处首席大臣、镇国公秦武,共同主持了最高级别的联席会议。参会者包括各部重臣、枢机阁核心学者、以及几位镇守重要星域的亲王和大将的远程投影。
会议在玄舟核心区域的“朝天殿”虚拟空间中进行,气氛严肃。
张正清,一位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首先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陈枭统帅所部,此次‘星尘遗境’行动,成果远超预期。不仅挫败了寂灭先锋,获得了珍贵的异界文明遗产——两千八百余遗民,大量技术资料,资源样本,更重要的是那枚蕴含一界文明精粹的‘蕴魂晶核’,以及其所代表的、迥异于我们的修行体系可能性。”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然,福兮祸之所伏。如此巨大的收获,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风险。今日之议,首要便是如何消化此成果,并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危机。”
秦武,一位身材魁梧、煞气凛然的老将,声如洪钟:“风险主要有三。其一,寂灭军团绝非仅有此次遭遇的规模,其主力是否已被惊动?是否会循迹追踪?我们必须加强玄舟及周边星域的警戒等级,扩大侦查范围。其二,洛渊遗民虽已初步归心,但两千余人非小数目,其文明习惯、思想观念与我玄朝必有差异,如何妥善安置,使其真正融入,而非成为内部不稳定因素,需细致规划。其三,那枚晶核,陈枭报告中提及,已被‘那位’的力量梳理过(他隐去了天玺的具体名称,但在场核心都心知肚明),其中奥秘牵扯甚大,研究过程必须绝对可控,防止意外。”
枢机阁阁主,一位看起来如同中年文士、实则修为深不可测的学者——天工先生抚须道:“秦公所言极是。关于洛渊遗民,陈枭提议成立专门研究所,老夫认为可行。可于玄舟划出特定区域,建立‘洛渊文化保护区’,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同时鼓励与外界交流。其‘心象修炼法’,枢机阁已初步评估,确有其独到价值,尤其在于强化神魂、凝聚意志方面,或可弥补我朝修士在应对高阶精神污染时的不足。建议立即启动融合研究项目,由我枢机阁与遗民学者共同负责。”
民部尚书接着发言:“安置所需物资、土地规划,我部已初步拟定方案。可参照此前收纳其他小世界移民之例,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他们参与玄朝建设,加快身份认同。其修士,经审核后可纳入玄朝修行体系,根据修为授予相应待遇。”
军机处副大臣补充道:“关于防卫,已命令周边所有观测哨站提升至二级战备状态。‘周天星斗大阵’外围节点开始预热。另,可考虑派遣一支快速反应舰队,前出接应陈枭所部,以防归途再有变故。”
讨论进行了很久,各项议题都形成了初步决议。最终,焦点回到了最核心的问题——那枚蕴魂晶核,以及陈枭在报告中隐晦提到的,穿越乱流时凭借与陛下同源力量的“感知”。
张正清沉吟片刻,缓缓道:“晶核之研究,关系重大,需成立最高级别专项小组,由陛下出关后亲自主持,或由陛下指定人选。在此之前,由陈枭统帅暂为保管,于返航途中可进行非破坏性的初步探索,但严禁深入激发其核心法则。所有研究数据,需实时加密传回枢机阁备份。”
他看向虚空,仿佛能穿透层层空间,看到闭关中的那位帝王:“至于陈统帅所展现的……能力,此乃陛下之福,玄朝之幸。此事列为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外传。军机处需加强对陈枭所部及其本人的安保级别。”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全面支持陈枭的初步安置方案,加强防御,积极研究洛渊文明成果,并等待陛下最终决断。
决议形成诏令,通过加密信道发往远征舰队。
然而,就在玄朝高层紧锣密鼓地布置之时,遥远的虚空深处,那片刚刚恢复平静的洛渊界原坐标附近,一丝微不可查的空间涟漪荡漾开来。
紧接着,一个极其微小、如同尘埃般的黑色探测器,悄无声息地从涟漪中浮现。它表面布满诡异的纹路,散发出与之前寂灭舰队同源、但更加隐晦冰冷的气息。
探测器静静地悬浮了片刻,其表面的纹路开始以某种规律闪烁,似乎在扫描、分析着周围的一切信息:位面彻底崩灭后的残余能量频谱、空间结构受损的痕迹、以及……那残留的、属于玄朝舰队能量护盾和武器系统的微弱粒子特征,还有一丝更加深邃、让它核心逻辑都感到颤栗的、属于“窃运天玺”干涉过的法则余韵。
良久,探测器停止了闪烁,其内部核心发出一段无法被常规手段探测的信息流,跨越了无尽虚空,投向某个未知的坐标:
“坐标xxx-YYY-ZZZ,洛渊观测点确认彻底毁灭。检测到未知文明介入痕迹,科技与能量运用方式数据库无完全匹配记录,暂定名‘玄’。该文明拥有击溃‘腐沼’先锋舰队之能力,并具备疑似……‘高位格法则武器’使用迹象。威胁等级初步评估:高。建议:启动深度追踪协议,优先级……提升。”
信息发送完毕,那黑色探测器瞬间自我分解,化为最基础的粒子,消散于无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仿佛从未出现过。
但一股无形的暗流,已经悄然涌动。玄朝这个新生的星海势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引起了寂灭军团更高层级的注意。
而在返航途中的陈枭,在接到玄朝高层决议的同时,于一次日常对晶核的浅层感悟中,忽然心有所感,一种难以言喻的、被某种冰冷目光窥视的感觉一闪而逝。
他猛地睁开眼,看向舷窗外无尽的星空,眉头深深皱起。
“看来,麻烦……才刚刚开始。”
(第一百零八章完,字数:约3,300字)
---
第一百零九章:心象初构,道途新篇
远征舰队保持着稳定的航速,向着玄舟方向前进。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安全的航程,舰队内部的氛围不再像穿越乱流时那般紧绷,转而进入了紧张的休整、修复与学习研究阶段。
陈枭在接到玄朝高层的决议后,心中大定。决议不仅全面支持了他的方案,更赋予了他在晶核研究上相当大的自主权,同时那隐晦的关于他能力的肯定与保护,也让他感受到了来自陛下和朝廷的深厚信任。
他深知,提升自身和整个舰队的力量,是应对未来未知风险的根本。因此,他一方面督促舰队加快修复工作,另一方面,则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对蕴魂晶核和“心象修炼法”的研究中。
在专门开辟的、布下了重重禁制的修炼室内,陈枭再次手握晶核,心神沉入其中。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是浏览那些记忆碎片,而是开始系统性地学习、解析洛渊界关于“心象世界”构筑的法门。
根据晶核中的信息,“心象世界”的修炼,大致分为几个阶段:观想、凝形、驻世、化虚为实,乃至最终的一念一世界。
观想是基础,要求修炼者在识海中清晰地观想出某个具体的事物,可以是一粒沙,一滴水,一团火,甚至一个简单的符文。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专注和精神力控制,直到那观想之物在识海中如同实物般清晰稳定。
凝形则是在观想稳定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复杂的结构、属性和一定的“活性”。例如,将观想的一滴水,变成一条溪流,再变成一条奔腾的江河,其中蕴含的水之法则也随之丰富。
驻世意味着心象之物不再仅仅是虚幻的观想,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涉现实,或者长时间存在于识海而不消散,甚至能作为储存力量、温养神魂的根基。
化虚为实是关键的飞跃,心象世界中的造物能够短暂地、或者部分地投射到现实世界,产生真实的物质或能量效应。
最终的一念一世界,则近乎传说,心象世界彻底完善,内蕴完整法则,自成一界,修炼者自身便是世界之主,言出法随。
陈枭的修为早已超越真仙,神识强大无比,根基更是得自李璟亲传的诡道本源,修炼这“心象法门”的入门阶段,几乎是水到渠成。
他选择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无穷变化的观想对象——“窃运天玺”的投影。
尽管他无法完全观想出天玺本体的全部奥秘,但凭借那丝深入灵魂的联系,以及无数次目睹其威能的记忆,他开始在识海中,一点点地勾勒那方古玺的轮廓、纹路、以及那种执掌命运、窃取造化、凌驾规则之上的独特神韵。
起初,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形光影。但随着他精神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对诡道法则的理解融入,那光影逐渐清晰,玺钮的形态(他观想的是他曾见过的龙钮,而非天玺可能的完整形态)、玺身的细微刻痕、乃至那种幽邃、古老、威严的气息,都开始一点点地具现。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天玺的层次太高,其蕴含的法则远超陈枭当前的理解,观想之中,时有反噬,精神力的消耗也极其恐怖。好几次,那初步凝形的玺影都差点崩溃,反震之力让他识海动荡。
但他坚持了下来,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对诡道的坚定信念,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聚。他发现在这个观想的过程中,他对自身诡道本源的理解也在加深,神识变得更加凝练,对周围气运、法则的感知也似乎敏锐了一丝。
不知过了多久,当陈枭感到心神俱疲,准备暂时退出时,他识海中的那方玺影,终于达到了“观想”阶段的极致——稳定、清晰,散发着淡淡的幽光,虽然还远不能与真正的投影相比,但却仿佛在他识海中扎下了根。
就在玺影彻底稳定的刹那,异变再生!
他手中的蕴魂晶核,似乎被这同源的、尽管微弱但本质极高的观想物所引动,内部混沌的色彩再次加速流转,一股精纯无比、富含灵魂本源气息的能量,混合着大量关于精神淬炼、意念塑形的感悟,主动涌出,顺着陈枭的手臂,汇入他的识海,滋养着那方新生的玺影!
嗡!
陈枭只觉识海一震,那玺影变得更加凝实,幽光内敛,仿佛多了几分灵性。而他的精神力,在得到这股外来精纯魂能的补充后,不仅之前的消耗尽复,甚至还有所精进!更让他惊喜的是,一些关于如何更高效构筑“心象世界”、如何利用心象力量防御灵魂攻击、乃至模拟法则效应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心头。
这枚晶核,不仅是一个数据库,更是一个强大的“修炼辅助器”!它能感应到修炼者与洛渊法门的契合度,并主动提供帮助!
“原来如此……界灵和那位老祖,留下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份传承的‘引子’。”陈枭恍然大悟。这更能解释,为何晶核在被天玺投影梳理后,会变得如此“温顺”且“合作”,因为天玺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甚至超越了激活这份传承引子的条件。
他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稳固了当前“观想”圆满的境界后,便退出了修炼。他知道,心象修炼需循序渐进,根基不稳,后续隐患极大。
出关后,陈枭立刻召见了墨渊长老和辛符,分享了关于晶核可以作为“传承引子”辅助修炼的发现(隐去了自己观想天玺的具体细节),并询问他们是否知晓此事。
墨渊长老闻言,激动不已:“果然!先祖遗留的典籍中确有模糊提及,蕴魂晶核乃文明之种,唯有得到其认可,或身负大气运、大智慧者,方能引动其传承之力!统帅能得晶核主动相助,实乃我洛渊传承之幸,亦证明统帅与我有缘!”
辛符也目光灼灼:“若此特性为真,那么我遗民中,或许也有人能引动晶核,重现洛渊法门!这对于我们恢复传承,意义重大!”
陈枭点头:“既然如此,研究所成立后,可尝试让符合条件的遗民,在严格监护下,接触晶核复制体,看看能否引动传承。同时,心象修炼法的普及研究,也要加快。我建议,先挑选一批忠诚可靠、神识天赋出众的玄朝修士,与遗民学者一起,共同学习研究这门法门,摸索与玄明之道结合之路。”
这个提议得到了墨渊和辛符的大力支持。一个融合了玄朝与洛渊智慧的修炼研究热潮,悄然在返航的舰队中兴起。
陈枭也没有藏私,将自己在“观想”阶段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化版),通过舰队内部网络,分享给了赵锋等核心将领以及“锋刃”战队的成员。他希望能在回到玄朝前,先培养出一批初步掌握心象之力的骨干。
时间在航行、修炼与研究中飞快流逝。舰队距离玄舟越来越近,而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这支远征军内部悄然孕育。
陈枭能感觉到,识海中那方玺影,虽然只是观想物,却仿佛一个核心,让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更加圆融,甚至与怀中真实晶核的联系也愈发紧密。他有一种预感,当这心象玺影达到“凝形”甚至“驻世”阶段时,或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妙用。
新的道途,已然在他脚下延伸。而玄朝的“玄明之道”,也因这外来文明的灌溉,即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第一百零九章完,字数:约3,200字)
---
第一百一十章:归途终抵,新程伊始
历经数月的航行,跨越了无数光年的寂静虚空,远征舰队的前方,终于出现了那颗熟悉的、庞大无比的造物——玄舟。
此时的玄舟,与陈枭离开时相比,又有了显着的变化。其体积似乎更加庞大,外围悬浮的防御平台、船坞、观测站数量倍增,如同众星拱月。舟体表面,原本就繁复无比的阵法纹路,此刻更是光华流转,隐隐与周天星辰呼应,构成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森严的防御体系。一股浩瀚、威严、蓬勃向上的文明气息,即便相隔甚远,也能清晰地感受到。
“终于……回来了。”舰桥上,陈枭、赵锋以及所有官兵,望着视野中那越来越清晰的“家园”,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自豪。这一次远征,时间虽不算太长,但经历之险、收获之巨,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常规任务。
“发出识别信号,请求入港。”
“玄舟控制中心回应:信号确认无误。欢迎远征军团归来!已为贵部开启三号主力船坞专用泊位,引导光束已发射。”
一道柔和而稳定的能量光束从玄舟指定区域射出,为舰队指引方向。庞大的舰队开始减速,调整阵型,如同归巢的游子,井然有序地驶向那巨大的船坞入口。
船坞内部,早已做好了迎接准备。地面光洁如镜,两侧站满了仪仗队,文武官员位列前方,气氛庄重而热烈。为首者,正是内阁首辅张正清与军机处首席秦武,亲自到场迎接,足见玄朝对此行的高度重视。
舰队缓缓泊入指定位置,舱门开启。
陈枭一身笔挺的玄朝统帅戎装,率先踏步而出。他身后,是同样戎装的赵锋等高级将领,以及经过短暂休整、换上了玄朝提供的制式服装的洛渊遗民代表墨渊、辛符等人。再后面,则是整齐列队、虽然带着征战痕迹但精神饱满的玄朝将士,以及怀着忐忑、好奇、以及一丝希望走出舱门的洛渊遗民。
“恭迎陈统帅、远征军团将士凯旋!”张正清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传遍整个船坞,“诸位将士辛苦了!尔等之功绩,已载入史册,陛下虽在闭关,亦已知晓,特命我等在此相迎!”
秦武更是直接走到陈枭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虎目之中满是赞赏:“好小子!干得漂亮!没给陛下,没给玄朝丢脸!”
陈枭立正敬礼:“幸不辱命!”随即向两位重臣介绍了墨渊长老和辛符学士。
张正清对待遗民代表十分客气:“墨渊长老,辛符学士,欢迎来到玄朝。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你们的家。陛下有言,凡入我玄朝,皆为一体。望诸位能在此安心扎根,共襄盛举。”
墨渊长老看着眼前这远超想象的宏伟造物,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混合了秩序、力量与生机的磅礴气运,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深深一拜:“多谢首辅大人,多谢玄朝收留之恩。洛渊遗民,定当竭尽所能,报效新朝。”
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便是繁杂的交接与安置工作。
阵亡将士的灵柩被移出,将由朝廷统一安排厚葬,追封抚恤。缴获的寂灭舰队残骸、洛渊界资源样本、技术资料等,被枢机阁的专业团队迅速接管,送入最高级别的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
洛渊遗民则在民部官员的引导下,乘坐专用的运输载具,前往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位于玄舟第七生态区的“洛渊文化保护区”。那里模拟了部分洛渊界的生态环境,建有符合他们习惯的居所,并配备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和教学、研究机构。他们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逐步适应并融入玄朝社会。
而陈枭,则与张正清、秦武等人,直接前往朝天殿,进行最高级别的秘密汇报。
在布下了隔绝一切探知的结界后,陈枭才详细汇报了穿越虚空乱流时,凭借与陛下同源力量的感知找到生路的细节,以及研究蕴魂晶核、初步修炼“心象法门”并发现其可作为传承引子的重要情况。同时,他也提到了归途中那一闪而逝的、被窥视的不安感。
张正清和秦武听完,神色都变得极其凝重。
“看来,寂灭的威胁,比我们预想的更加迫近和诡异。”张正清沉吟道,“陈统帅的感知绝非空穴来风,军机处需立刻提升整个玄朝疆域的警戒等级,尤其是对外来探测信号的监控。”
秦武点头:“已部署。另外,关于晶核和心象法门,陛下闭关前曾有谕示,若遇关乎道途革新之重大机遇,可由内阁、军机处、枢机阁联席会议先行推动,待其出关后确认。陈枭,你此次带回来的,正是此等机遇。”
“首辅,秦公,”陈枭建议道,“心象法门潜力巨大,尤其在于精神层面。我认为,当务之急,一是由枢机阁与洛渊学者全力合作,系统整理、破译晶核中的完整传承;二是挑选绝对忠诚、神识天赋上乘者,开始试点修炼,摸索与玄明体系的融合之路。我可提供初步的观想心得。”
“可!”张正清一锤定音,“此事由天工先生总负责,陈枭你作为副手,参与核心研究。试点人员名单,由军机处与枢机阁联合审定,务求稳妥。”
决议迅速形成。一个集玄朝最高智慧与资源的“心象玄明计划”悄然启动。
汇报结束后,陈枭回到了他在玄舟的专属府邸。历经征战与奔波,终于得以暂时放松。但他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寂灭的阴影、晶核的奥秘、心象法门的推广、以及陛下出关后可能带来的更大变局……一切都预示着,玄朝即将步入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
他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玄舟内部如同繁星般的灯火,以及舷外无垠的星空,手中不自觉地再次浮现出那枚温润的蕴魂晶核。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了。”
而在他识海深处,那方观想而成的玺影,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起伏,幽光流转,仿佛也在期待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第一百一十章完,字数:约2,800字)
---
第106至110章总字数约16,000字
---
承上启下的史诗级篇章概述:
这五章紧密承接第一百零五章舰队脱离洛渊界碎片、面临虚空乱流阻隔的剧情,详细描绘了陈枭率领玄朝舰队凭借诡道感知勇闯乱流、成功归航的全过程。归途并非简单的航行,而是融合了技术挑战、人员整合、奥秘研究与危机预感的综合考验。
核心推进:
1.技术奇迹与意志考验(106章):面对宇宙天险,陈枭首次大规模主动运用诡道感知,于混沌中寻觅生路,展现了“窃运天玺”衍生力量在宏观战略层面的惊人价值,奠定了舰队穿越乱流的基石。
2.文明火种的初步安置(107章):深入刻画洛渊遗民在经历巨变后的复杂心态与诉求,通过陈枭与遗民代表的深入交流,确立了“合作研究、保留特色、融入体系”的安置方针,为玄朝吸纳异界文明奠定了成功范式。
3.高层决策与暗流预警(108章):视角转回玄舟,展现玄朝机器如何高效运转,消化巨大收获并预判潜在风险。同时,通过寂灭探测器的出现,埋下了更大危机的伏笔,预示着玄朝已进入寂灭军团高层的视线。
4.个体突破与体系革新(109章):聚焦陈枭个人修炼,详细阐述“心象法门”的奥秘与价值,及其与诡道本源的相互促进。晶核作为“传承引子”的特性被揭示,为玄朝修行体系带来了颠覆性的补充与融合可能。
5.荣耀归途与新程奠基(110章):以舰队凯旋、高层定策收束本次远征,标志着“星尘遗境”篇章的圆满结束。同时,“心象玄明计划”的启动和寂灭阴影的确认,为下一阶段的星海征途——应对更高层级威胁、深度融合异界智慧、迎接李璟出关后的全新格局——拉开了宏伟的序幕。
这五章完成了从冒险探索到成果消化、从外部威胁到内部升华的关键转折,确保了史诗脉络的持续推进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