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2)
燕王好奇停下脚步,问他有何礼相送。
姚广孝只说:“若大王用我,我愿献上一顶白帽子!”
“白”加“王”,即为“皇”。
其意不言自明。
后来燕王起兵“靖难”,姚广孝的撺掇功不可没。
他为施展胸中谋略,不惜搅乱天下,致使无数百姓丧生。
即便助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史书中他的名声依旧不佳。
何秋也受史书影响,对姚广孝难生好感。
二人在林中相处时,交谈寥寥。
此刻姚广孝突然单独造访,何秋不由心生疑惑。
“和尚,找我何事?”
何秋回过神,主动开口。
姚广孝未撑伞,缓步走入长廊,合十行礼:“阿弥陀佛,贫僧有一事想请教先生。”
何秋挑眉:“你不是自称学贯古今吗?还需问我?”
姚广孝神色平静:“那是贫僧往脸上贴金罢了。大千世界,未知之事何其多。”
何秋略感佩服——能如此坦然自嘲,倒也少见。
“行,你问吧。”
何秋倚着柱子,语气随意。
姚广孝沉吟片刻,问道:“先生认为,这世上真有神仙吗?”
显然,今日这场雨让他深感震撼——依他观测天象,本不该有雨。
何秋似笑非笑:“我只能答七个字:信则有,不信则无。”
姚广孝微蹙眉头:“先生此言未免模棱……”
何秋打断:“肯答就不错了,还挑剔什么?”
“这……”
姚广孝一时语塞。
良久,他再度合十:“贫僧还有一问:神仙……真能预断未来吗?”
何秋闻言,忽然忆起野史中的一段记载。
传说中,姚广孝的师父席应真曾为他批命,说他命中为白虎持势格,终将成为辅佐真龙的臣子。
自那以后,姚广孝便一心寻找真龙。
最终,他寻到了朱棣。
朱棣名字中带木,木属青,正是青龙伏形之命。
正因席应真的批命,姚广孝才不断鼓动朱棣争夺帝位,成为真龙天子。
但此时的姚广孝,内心对席应真的批命仍有些许疑虑。
毕竟朱元璋威势滔天。
要在朱元璋在位时如李世民般篡位夺权,实在困难。
而太子朱标同样政治手腕高超,朝野拥护者众多。
若太子登基,朱棣夺权也难上加难。
如此情势下,姚广孝的信心不免动摇。
见识过何秋的神奇手段后,姚广孝立刻前来求教。
他想借何秋的话,坚定自己的信念。
明白这一点后,何秋心中有了答案。
他起身拍了拍姚广孝的肩膀,道:“命数虽有定,未来可改,大势却不可逆,你明白吗?”
姚广孝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何秋一笑未语,转身走入里屋。
听说下雨的日子,正适合安睡。
……
另一边,
应天府皇宫谨身殿中,
朱元璋正伏案批阅奏章。
一名老太监进殿跪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纪游求见!”
朱元璋头也不抬,淡然道:“宣。”
“遵旨。”
老太监躬身退出。
很快,一身飞鱼服的纪游走入殿中。
朱元璋抬眼看他,问道:“何事?”
纪游跪地拱手:“顺天府发生几桩异事,臣特来禀报!”
“顺天府?”朱元璋眉头微皱,“燕王封地?有何异事?”
纪游未即回答,先望了望两旁太监。
朱元璋会意,命左右:“都退下,不许旁人进来。”
太监们悄然退出,殿门合上。
朱元璋对纪游道:“起来说话,不必跪着。”
纪游起身,仍躬身恭敬而立。
朱元璋端起茶盏,神情略松:“说吧,顺天府近来如何?”
纪游拱手:“臣已将顺天府诸事写成奏章,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挑眉:“呈上来,朕倒要看看燕王那儿出了什么新鲜事。”
纪游从袖中取出奏章,快步上前,双手奉于御案。
朱元璋随手拿起,起初神情如常。
可十几秒后,脸色渐渐阴沉……
“嘭!”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怒喝道:“蓝玉这厮,竟敢害我皇儿,简直无法无天!”
纪游身子一颤,急忙劝道:“陛下息怒,凉国公的骄纵……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嗯……”
朱元璋顿时默然。
纪游说得在理。
自从在西南打了胜仗,蓝玉就日渐狂妄,养下众多庄奴与义子,四处横行。
回师途中,因为喜峰关官吏未能及时开门,他就纵兵破关,还痛打了守关官吏一顿。
后来在庆功宴上,更是口出狂言,说军中将领升迁罢免,都由他一人说了算。
朱元璋当时气得几乎吐血。
但顾及蓝玉在军中的威望,又刚立下战功,不便责罚,只好暂且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