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92章 新政弊案起风波 帝心似铁护储君

第92章 新政弊案起风波 帝心似铁护储君(2/2)

目录

然而,对手的准备不止于此。就在朱标话音刚落,兵部一位侍郎看似无意地出列,汇报起了看似不相干的军务:“陛下,北疆蓝玉将军最新奏报,大军已撤回关内休整。此次北征,虽获大捷,然军械损耗,尤其是新式千里镜、四轮马车、医疗用品等,补充所费甚巨;加之战后论功行赏、阵亡抚恤,户部拨付之款项已远超年初预算。蓝将军奏请尽快拨付下一批粮饷,以安军心。长此以往,恐国库压力倍增。”

这番话,看似客观陈述,实则将“北疆大捷”与“耗费巨大”联系起来,隐隐指向林奇倡导的“科技强军”实为“昂贵强军”,进一步渲染新政“好虽好,但太烧钱”的印象,与方才杭州府的“弊案”形成呼应,共同塑造一种“新政代价高昂、弊端丛生”的观感。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许多中立官员面露思索,显然受到了这种舆论的影响。

朱元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缓缓放下奏章,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

“吏治不清,非一日之寒,亦非新政独有之弊。历朝历代,皆有贪官污吏。发现一个,就查办一个,有何可大惊小怪?难道因为路上有坑,就再也不出门了?难道因为饭菜里可能掉进苍蝇,就永远不吃饭了?”

他看向那名御史,目光锐利:“你所奏杭州府之事,朕准了。着都察院、刑部,即刻选派干员,会同浙江按察使,彻查此案!若属实,将该通判及一应涉案人员,严惩不贷,以正国法!”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严厉:“然,若让朕知道,有人借机生事,夸大其词,捕风捉影,乃至诬陷构罪,意图借此阻挠国策,动摇国本,朕,也绝不姑息!定斩不饶!”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朱标和林奇身上,深邃而复杂:“太子,林奇。”

“儿臣(臣)在。”两人齐声应道。

“新政,是朕点头的。仗,是朕让打的。有什么风浪,朕还在!天塌不下来!”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清晰地传遍大殿,“你们要做的,是给朕把事情办好!把屁股擦干净!该查的弊政,给朕狠狠地查!该改的章程,给朕尽快地改!但是,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停!明白朕的意思吗?”

“儿臣(臣)明白!定不负父皇(陛下)重托!”朱标和林奇心中一块巨石落地。朱元璋这番表态,既是敲打,更是毫无保留的强力支持,明确划下了红线:允许讨论具体问题,但绝不允许否定大局。

退朝后,朱标和林奇并肩走出奉天殿,虽然赢得了皇帝的支持,但心情并不轻松。

“先生,他们换了打法,更阴险了。”朱标语气沉重,“日后只怕此类‘弊案’会层出不穷。”

“殿下,这说明他们已不敢正面抗衡陛下意志,只能行此鬼蜮伎俩。”林奇分析道,“应对之法,唯有两点:其一,内部清理门户,以更严厉的手段整肃吏治,让对手无处下口;其二,加快外部调查,若韩铮能在辽东找到他们勾连外敌、资助北元的实证,眼前这些宵小伎俩,便不攻自破。”

朱标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不错。那就看看,是谁先找到对方的死穴!”

朝堂上的风波暂息,但更深层次的较量已然展开。一场是内部吏治的净化与反噬,另一场是远在边陲的秘密侦查与反侦查。而朱元璋那如山般的庇护,既是最大的靠山,也意味着,一旦事有差池,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将无比巨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