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00章 北疆狼烟起 朝堂议征伐

第100章 北疆狼烟起 朝堂议征伐(2/2)

目录

“陛下,诸位大人。以往我军出塞作战,确有粮草难运、伤病难治、侦查不足等诸多难题。但今时不同往日,我朝经数年革新,已逐一解决这些痛点。其一,工部改良的四轮后勤大车,采用轴承设计,载重比旧式马车提升五成,且车轮、车轴等关键部件已实现标准化,损坏后可即时更换,无需整辆废弃。其二,新制的压缩干粮以面粉、杂粮混合制成,经烘烤后水分极低,可保存三个月;肉松则用牛肉、羊肉制成,体积小、热量高,能大幅减少粮草运输量。其三,随军医疗营已制定标准诊疗流程,配备了止血粉、夹板等器械,还培训了百名医兵,可有效降低战伤和疫病导致的减员。其四,千里镜已配备至百户级别,侦查范围比以往扩大十倍,可提前发现敌军动向,避免陷入埋伏。”

林奇的目光落在王本中身上,继续道:“王大人担心的粮道问题,我军亦有应对——此次出征将采用‘分段补给’之法,以宣府为起点,每二百里设一个补给站,由专门的护卫队看守,可防敌军偷袭。巴图拉敢于集结,正是欺我大明不敢深入漠北,或即便深入也难以持久。我军正可出其不意,利用新式装备和后勤优势,速战速决。若等他准备充分、主动来攻,我边境线绵延千里,需处处设防,反而会陷入被动,徒增百姓伤亡和粮饷消耗。”

这番话全从实际出发,没有空泛的议论,听得台下武将频频点头。中军都督府佥事郭英是蓝玉旧部,当即出列,声音洪亮:“陛下!林少保所言极是!我军将士憋了数年,新装备早就练熟了,就等着跟巴图拉决一死战!与其让鞑子打到家门口,不如咱们主动打出去!只要灭了巴图拉这股主力,北疆至少能保十年太平!”

一时间,朝堂上分为两派:文官多主守,强调风险;武将皆主战,力陈优势。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朱元璋始终静静听着,没有插话。直到殿内声音稍歇,他才再次看向朱标,语气郑重:“标儿,你是监国太子,执掌朝政,这一战,打还是不打,你拿主意。”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朱标身上——这不仅是对北伐的决断,更是朱元璋对他能否执掌大局的最终考验。

朱标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肩上的重量,目光坚定地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朱元璋脸上,声音清晰而有力:“父皇,儿臣以为,当打!且要快打、狠打!此战不仅是为消除北疆边患,更是为向天下、向四方诸夷展示我大明革新后的国威与军力!让他们知道,如今的大明,已非往日可比!这一仗,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

朱元璋看着儿子眼中的决心,又看了看林奇沉稳自信的模样,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他缓缓点头,猛地一拍御案:“好!那就打!”

这三个字,如同定音鼓,震得殿内烛火晃动:“传旨蓝玉!授其北伐大军统帅之权,可临机决断战机,无需事事请奏!一应后勤、粮草、军械调度,由太子总揽,林奇协理!此战,务求全功,不灭巴图拉主力,誓不还朝!”

“臣等遵旨!”主战派将领齐声应和,声音洪亮,满是振奋;主守派文官虽有顾虑,却也不敢再反驳,只能躬身领旨。

兵部值房

退朝后,朱标和林奇立刻赶往兵部值房。屋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漠北沙盘,上面用小旗标记着明军防线、北元集结地和预定行军路线,兵部郎中、主事等官员早已等候在此。

“太子殿下,林少保。”兵部郎中指着沙盘上的秃鹫河谷,“此处距离宣府约八百里,若大军以每日五十里的速度开进,需至少十五日。最难走的是中间这段——过了鸳鸯泊,便是三百里的半荒漠地带,既无水源,也无草木,是此行最大的难关。”

林奇俯身看着沙盘,手指点在半荒漠地带的一处标记上:“这里是‘甜水井’,是已知的最后一个可靠水源。我已让工部匠人试制了新的牛皮水囊,内衬胡杨树脂,可减少三成水分蒸发,每个水囊能装两斗水,足够一名士兵饮用三日。同时,我已下令派遣十支精干小队,携带罗盘和信号烟火,提前三日出发,沿预定路线搜寻备用水源,若发现水源,便燃放信号烟,标记位置。”

朱标补充道:“粮草运输采用‘三段式’:第一段由官道马车队从内地运至宣府粮仓;第二段由征调的民夫驼队,将粮草从宣府运至鸳鸯泊补给站;第三段则由随军骡马队携带压缩干粮和肉松,轻装疾进,随大军同行。各段的衔接时间已精确到时辰,由户部派专人监督,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官员们立刻提笔记录,将各项安排一一落实。沙盘旁的灯火彻夜未熄,大明的战争机器,正依托着革新后的技术与组织模式,高速运转起来。这不再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远征,而是对新政成果的全面检验——检验着军械的锋利、后勤的高效,更检验着大明新一代统治者的决心与能力。

(第100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