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惊涛试剑露锋芒 暗流再涌指东南(2/2)
“陛下那边……”沈千迟疑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将弹章留中不发,但也没申饬李御史。”
林奇闻言,反倒平静下来。这是帝王惯用的平衡之术——既默许新政推进,也不彻底压制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尤其是在没有确凿证据将袭击案与朝臣挂钩的情况下,留有余地,便是留着后手。
“有些人觉得,靠几张嘴就能挡住时代的轮子。”林奇站起身,语气里听不出喜怒,“那便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大势所趋。”
说罢,他径直走向衙署后院的工坊。那里,新型蒸汽机的密封方案测试已到了关键节点。
刚踏入工坊,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便扑面而来。改良过填料函与传动结构的蒸汽机原型,正稳稳地运转着,铜制的汽缸外包裹着散热片,此前令人头疼的漏气问题大大缓解,蒸汽泄漏时的嘶鸣声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几名匠人围在机器旁,眼睛瞪得溜圆,手里攥着记录数据的本子,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阁老!成了!这次真的成了!”工坊大匠见林奇进来,几乎是小跑着迎上前,声音因连日熬夜而嘶哑,却透着难以掩饰的狂喜,“您看这转速,稳得跟磐石似的!出力比之前强了三成!装到小驳船上,绝对能推动!”
林奇俯身,仔细查看仪表盘上的压力数值和转速记录,缓缓点头。虽然这台原型机的功率距离驱动战舰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推动小型驳船已不再是空想——这是津门新政以来,在动力技术上迈出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立刻拟定小型驳船改装方案,三天内拿出具体图纸。”林奇直起身,语气果决,“另外,这次改良的密封结构和传动设计,同步应用到下一代大型蒸汽机的研发中,双线并行,不许耽搁。”
“是!”匠人们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振奋。他们比谁都清楚,这台机器的稳定运转,是对所有质疑最有力的回应。
当晚,津门衙署的灯火亮到深夜。林奇亲自提笔,撰写密奏。奏折里,他详细阐述了“铁牛”项目的最新进展,附上了蒸汽机的运行数据和图纸简图,还列出了下一步改装小型驳船的试验计划。通篇没有提及宁波的线索,也未理会李焕之的弹劾,只以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向朝廷证明新政的价值。
他心里清楚,再多的辩解,都不如一艘不依赖风帆的“铁牛船”真切。当那艘船真正航行在长江或海面上时,所有的杂音,都会在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然而,林奇的密奏刚通过驿马送往南京,宁波城内,一封字迹潦草的密信正通过隐秘渠道,被送入城南一座深宅大院。信笺上只有寥寥数语,却透着刺骨的寒意:“铁牛或有小成,驳船试验在即。彼以工坊为根基,若能毁之,可断其臂膀。”
暗处的对手,从未真正蛰伏。他们的目光,再次越过千里波涛,锁定了津门,锁定了那座日夜发出轰鸣、孕育着变革力量的“铁牛”工坊。
海上的雏鹰正在风浪中学习振翅,而陆地上的较量,已然暗流汹涌,即将踏入更凶险的漩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