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活在2085 > 第208章 启航·人类的黎明

第208章 启航·人类的黎明(2/2)

目录

“飞行控制,所有附属舰只固定完毕,主舰姿态稳定。”赵航难得地用上了正式汇报语气。

“中央智能‘守护者之心’,全面监控中,跃迁协议加载完毕。”小七的电子音毫无波澜。

“很好。”周孜婷点头,“全体舰员,根据《深空航行条例第7章第3条》,进入跃迁前准备。非必要岗位人员,请固定好自身,保持放松。重复,保持放松,这有助于减轻不适感。”

命令下达,战舰内部各处响起了固定安全带的咔嗒声,以及一些新兵不由自主加重的呼吸声。

“跃迁引擎,启动倒计时。十、九、八……”

倒计时的声音如同敲击在每个人的心脏上。新兵们紧紧抓住座椅扶手,或彼此对视,眼中充满了紧张、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三、二、一!跃迁启动!”

嗡————!

一种不同于引擎轰鸣的、更加深沉、仿佛源自空间本身脉络的震动,从战舰的每一个角落传来!紧接着,是远比试炼时那次短暂跃迁更加强烈的**空间剥离感**!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灵魂猛地从身体里拽出一部分,又狠狠塞回去!强烈的眩晕和失重感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所有第一次经历这种强度跃迁的新兵!

“哇啊——!”

“呃!”

“我的头……”

惊呼声、压抑的痛哼声、以及无法控制的干呕声,瞬间在战舰的各个角落响起。尽管有安全固定,许多人依旧感觉天旋地转,五脏六腑都错了位。

而舷窗之外,原本静谧、点缀着恒星的黑色天鹅绒幕布,骤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绚烂、却又令人心智混乱的**流光通道**!

那不是简单的光线拉长,而是仿佛由无数种无法形容的色彩、扭曲的几何图形、闪烁的能量符文以及超越人类理解的空间褶皱共同构成的、疯狂流动的“墙壁”。它们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向后飞逝,目光试图追踪任何一点细节,都会立刻导致更强烈的眩晕和恶心感。那是一种美到极致,也诡异到足以令san值狂掉的景象。

“我的天……这就是……虚空跳跃?”

“好……好晕……我看不清了……”

“妈妈呀……我想回家……”

“快看那边!那图案像不像一张脸?!”

“别看了!我……我受不了了!”

新兵们反应各异。有的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瞪大了眼睛,即使晕眩也想将这奇景刻入脑海,结果往往是看得更晕,甚至直接眼皮一翻,晕了过去。有的则死死闭着眼,捂着嘴,强忍着呕吐的欲望。还有的则脸色惨白,眼神空洞,仿佛魂儿都被那流动的虚空墙壁吸走了。

一时间,原本秩序井然的“守护者”号内部,可谓是“人仰马翻”,充满了菜鸟们的“哀鸿遍野”。

舰桥上,周孜婷看着各部门瞬间飙升的生理异常报警数据(主要来自非核心岗位的新舰员),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对着通讯器用一种带着无奈又有点戏谑的语气说道:

“刘颖主任,林露博士,考验我们‘守护者’号医疗和维生系统两大团队能力的时候,到了。看来我们的‘迎新礼包’(氧气袋和呕吐袋)派发得非常及时。”

刘颖沉稳的声音立刻从医疗频道传来:“医疗团队已全员出动,分区巡检。轻度眩晕和呕吐者,发放镇定剂和止吐药,引导深呼吸。出现短暂昏厥者,已启动自动医疗担架运送至就近医疗点监测。”

林露也补充道:“维生系统正在微调各区域空气成分,增加具有舒缓神经作用的特定信息素浓度,辅助稳定船员情绪。‘海洋之心’能量场强度提升5%,重点覆盖生活区和公共区域,提供基础生命支撑。”

然而,新兵数量太多,不适反应也千奇百怪,人手一时间有些捉襟见肘。

就在这时,站在周孜婷身旁、一直处于AI连接模式的小七,其仿生躯体的蓝色光学镜头光芒闪烁了一下,她转向周孜婷,用那平和的电子音请求道:“舰长,请求切换至仿生人独立操作模式,加入对不适人员的辅助照顾队伍。我的多光谱扫描系统可以快速、非接触式地甄别生理指标异常程度,提高救助效率。”

周孜婷有些意外,但立刻批准:“准予切换。注意安全。”

“模式切换中……切换完成。”小七眼中的蓝光变得更加柔和,她对着周孜婷及舰桥众人微微颔首,随即转身,步伐平稳而迅速地离开了舰桥。

很快,在战舰的各个通道和公共区域,出现了小七忙碌的身影。她不像人类医护人员需要借助仪器,她的双眼就是最精密的扫描器。她平静地穿梭在或坐或卧、状态不佳的新兵之间,目光扫过,便能瞬间读取对方的心率、血压、神经应激水平、甚至胃部痉挛程度。

“士官长李明,心率135,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建议左侧卧,深呼吸五次,已通知医疗兵前往。”她停在一位脸色涨红、呼吸急促的老兵面前,平静地告知。

那名老兵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照做。

“列兵陈小曼,前庭功能严重紊乱,伴随轻度脱水,已标记为优先输送至3号医疗室。”她看向一个抱着呕吐袋、蜷缩在角落的年轻女兵。

很快,就有自动担架滑行过来,轻柔地将那名女兵带走。

“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生理适应过程。”小七偶尔也会对极度紧张的新兵说出安抚性的话语,虽然语调依旧平稳,但配上她精致而无害的仿生面容,莫名地带来一种安定感。

有了小七这台“人形自走生物扫描仪”的加入,医疗团队的救助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效率大增。晕倒的被及时送走,呕吐的得到清理和安抚,极度紧张的也被引导舒缓。

赵航在飞行控制中心看着监控画面,啧啧称奇:“嘿,小七这‘保姆’当得,比咱们这些糙老爷们细心多了!”

林露在维生控制中心也松了口气:“有小七的精准数据,我们调整环境参数的针对性更强了。”

**漫长的十六天**

接下来的旅程,对于新舰员们来说,是漫长而煎熬的适应期。虚空跳跃通道内的景象依旧光怪陆离,但最初的强烈不适感在药物、环境调节和自身顽强意志的作用下,逐渐减弱。大多数人开始慢慢适应这种奇特的航行状态,晕眩呕吐的频率降低,甚至有人开始敢小心翼翼地、短时间地欣赏窗外那超越想象的奇景。

医疗团队和维生团队在这十六天里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锻炼。刘颖和林露几乎没怎么休息,不断根据反馈调整方案。小七则成了战舰内最忙碌的身影之一,她不知疲倦,精准高效,甚至还在数据库中找到了几种针对太空适应综合征的古特兰迪S8行星按摩手法,亲自为一些症状顽固的舰员进行辅助理疗,效果出奇的好。

老船员们则担当起了“心理辅导员”的角色,用自己的经历安抚新兵,分享应对经验。赵航甚至在他的飞行员频道里开了个“跃迁脱口秀”,用他那插科打诨的方式描述第一次跃迁的糗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极大地缓解了紧张情绪。

周孜婷和军洛等人则密切关注着战舰的整体状态和外部环境监测数据。这次超长距离跳跃,也是对“守护者”号各项系统的一次终极压力测试。幸运的是,“伪·花园之心”能量炉运行平稳得令人惊叹,“秩序共鸣场”也有效抵消了部分空间跃迁带来的微观结构应力。战舰如同一枚投入激流的巨石,内核稳固,坚定不移地沿着预定航线前行。

**抵达·YG83星团边缘**

当第十六天的标准计时即将结束时,舰桥内响起了小七平静的提示音:

“警告:即将脱离跃迁状态。倒计时十分钟。重复,即将脱离跃迁状态。”

所有岗位立刻进入最终准备。新兵们也都打起了精神,既期待又紧张地等待着“脚踏实地”的那一刻。

“……三、二、一!脱离跃迁!”

熟悉的剥离感再次传来,但这一次是回归常态的感觉。剧烈的震动之后,舷窗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流光通道如同潮水般退去,瞬间被永恒的黑暗和璀璨的星点所取代。

一种令人心安的“寂静”感回归了。

“跃迁结束。确认当前位置:YG83星团外侧,预设坐标点附近,误差率0.0008%。”赵娜第一时间报出数据。

“所有系统运行正常,无异常损耗。”宏宇报告。

“护盾系统由待机转为常规巡航模式。”军洛操作着。

“扫描YG83星团外围环境……”周孜婷下令。

主屏幕上,巨大的YG83星团图像被迅速构建出来。那是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恒星、星云、尘埃带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在宇宙黑暗中散发着年轻而活跃的光芒。它的核心区域光芒炽烈,而外围则相对稀疏,点缀着一些流浪星体和彗星云。

“未检测到大规模能量异常,未发现‘吞噬者’特征信号。”赵娜分析着传感器数据,“星团外围环境……相对洁净。”

“探测到多个资源丰富的小行星带,以及三颗处于星团宜居带边缘、可能存在改造价值的类地行星。”林露补充着天体生物学方面的发现。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至少第一站,他们没有直接撞进敌人的老巢或者什么极端危险的空域。

周孜婷看着屏幕上那片陌生而广阔的星域,缓缓开口,声音传遍全舰:

“全体舰员注意,我们已成功抵达目标星域——YG83星团外围。”

“我宣布,‘守护者’号首次超长距离虚空跳跃,圆满成功!”

“各部门,按计划展开初期探测和警戒任务。医疗和维生部门,继续关注并帮助仍有不适的队员恢复。我们将在外围区域进行为期三天的详细环境勘测,随后再决定下一步具体行动。”

“现在,让我们好好看看,这片将成为我们未来家园前哨的……新世界。”

舰桥上,以及所有能观察到外部的舱室内,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望向舷窗。那片陌生的、闪烁着无数恒星的星团,不再是星图上的一个光点,而是真实地呈现在了他们眼前。经历了十六天跃迁洗礼的新舰员们,望着这片星空,眼中少了几分最初的惶恐,多了几分属于“守护者”的坚定与好奇。

人类的深空前沿基地建设计划,在这片名为YG83的星团边缘,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守护者”号与它的船员们,也通过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机动考验,完成了从“新兵”到“深空战士”的初步蜕变。前方的星团,既是机遇,也是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征服,去守护。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