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古董店里的密码本(2/2)
·甚至法租界巡捕房总监勒克莱尔,也收到了模糊线报,提及日本文化官员频繁出入某些古董店,他敏锐地感到这或许与总领事担忧的情报战有关。
一件尚未现世的“密码本”,牵动了各方神经,韫古斋无形中成了风暴眼。
那些历经岁月的古董,象征着文明与传承;而隐藏其间的密码本,则代表着斗争与秘密。文化既可以是最优雅的爱好,也可以成为最致命的武器。松下以“文化顾问”身份前来索要密码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反讽——他试图利用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来摧毁基于文化信任建立起的秘密通道。张云轩守护的,既是一件具体的东西,更是这条通道所代表的抵抗意志和信息自由。
张云轩想起《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名言:“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此刻,松下在“形人”,试图让他露出破绽;而他必须做到“我无形”,将一切真实意图隐藏于这满屋古物的沉默之后。这是一种极高境界的心理博弈。
松下的策略逻辑清晰:1.以文化交流为合法借口切入;2.用专业对话建立共鸣,降低对方心防;3.由物及人,引出对“信息滥用”的泛化担忧;4.直接点出“古董藏密”的核心情报,施加压力;5.最终抛出“指点”请求,试图诱使或胁迫对方合作。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其文化身份,却步步杀机。
松下并未明言密码本具体形态。它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而是:
·一套经过特殊标记的古籍《论语》,特定字的组合构成密码。
·一件瓷器底款的特殊款识,其笔画和排列方式暗藏玄机。
·甚至是一卷看似普通的山水画手卷,墨色的浓淡、皴法的疏密,经过特殊解读后就是密码。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感和张云轩应对的难度。
见张云轩始终滴水不漏,松下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他身后的年轻军官向前微踏一步,手更紧地握住了刀柄,店内空气瞬间凝固。松下语气依旧平和,却带上了冷意:“张先生,维护沪上和平,人人有责。有些东西,若由我们‘请’出来,恐怕就不那么体面了。或许,我们需要更‘彻底’地欣赏一下贵店的所有收藏?”这是近乎赤裸的搜查威胁。
张云轩目光扫过案上的龙泉炉,缓缓道:“瓷器虽坚,易碎于猛力。鉴赏之道,在于耐心与细致。强行索求,只怕所得非宝,徒留一地碎片,坏了赏玩的兴致,也伤了彼此的和气。松下先生是雅士,当知过犹不及之理。”他以瓷器喻指当前脆弱平衡,暗示强行搜查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包括国际影响),既维护了体面,也表达了不容侵犯的底线。
松下凝视张云轩片刻,忽然又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已失了些温度:“先生说的是。鉴赏确需缘分与耐心。今日叨扰了。那件炉,还请先生为我留着,改日再来请教。”他起身鞠躬告辞,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满室藏品,带着军官离去。
铜铃轻响,店内重归寂静。张云轩缓缓坐下,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手几不可察地微微颤抖。他知道,松下并未相信他的说话,暂时的退却不代表放弃。危机只是延期,风暴正在积聚。他目光落在那尊沉默的唐三彩胡人俑上,它脸上千年不变的微笑,此刻仿佛也带上了一丝神秘的忧虑。密码本必须尽快转移,这条线,已不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