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将计就计:误导76号(2/2)
勒克莱尔的决策基于冷静的风险评估:
1.必要性:己方处于绝对守势,资源匮乏,正面抗衡胜算渺茫。唯有出奇招,利用对手的进攻势头进行反击,才有可能打破僵局。
2.可行性:对手(特别是76号行动层)存在傲慢、贪婪的性格弱点,且其行动目标明确(利用拉罗谢尔),这为欺骗提供了空间。拉罗谢尔求女心切的表演具有天然可信度。
3.预期收益:若成功,可暂时稳定部分舆论(即使是通过虚假信息),拖延敌人的金融攻击步骤,甚至可能误导敌人对法租界真实实力的判断,迫使其调整计划而暴露破绽。
4.潜在风险:计划环节多,依赖拉罗谢尔的表演和心理承受能力,且一旦被日方更高层级的情报分析人员识破,将导致立即的、更猛烈的报复,加速苏珊娜的死亡和整体局面的崩溃。
这是一场典型的战略欺骗,收益与风险皆巨大,如同在悬崖边行走。
整个计划的核心,便是“木偶”与“牵线人”关系的颠覆。76号以为自己是牵线人,操控着拉罗谢尔这具木偶。而勒克莱尔则试图让自己成为更深层的牵线者,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舞动着一具被注入了相反指令的木偶。这象征着情报斗争中真真假假、控制与反控制的永恒主题。
勒克莱尔脑海中回荡着《孙子兵法》的篇章:“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此刻的行动,正是“实而备之,强而避之”的现代演绎。面对强敌,示弱、假装顺从(“卑而骄之”),正是为了在其松懈时寻找反击之机。将计就计,是古老东方智慧在ehtury上海间谍战中的具体应用。
晚九时整,拉罗谢尔按照指示,首先联系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法文上海日报》主编,用一种强作镇定却又难掩惶恐的语气,表示明天将发表一份“澄清声明”,呼吁公众保持冷静。主编在电话那头表示了“支持”,但勒克莱尔从拉罗谢尔复述的语气中,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主编是否已被其他势力施加影响?这是一个微小的波澜,却可能放大为计划的裂痕。
同时,对那批战略物资的提货单,勒克莱尔指导拉罗谢尔进行了极其隐蔽的修改,变动了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编号和仓库代码,这些改动将导致76号提取的要么是次品,要么根本货不对板,从而拖延时间并造成对方判断失误。
在整个过程中,拉罗谢尔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对着电话撒谎,每一次在文件上签下可能葬送女儿生命的名字,都让他汗出如浆,几乎精神崩溃。他时而抓住勒克莱尔,反复询问计划的可靠性;时而陷入呆滞,喃喃呼唤女儿的名字。这种极度的情感消耗,既是表演的需要,也是真实境况的反映,让旁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父爱与恐惧。
深夜十一时,所有“表演”的前期步骤已按要求完成。拉罗谢尔像被掏空了一般,昏睡在沙发上。勒克莱尔则毫无睡意,他站在阴影里,仿佛能听到自己的计划正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向着76号的方向扩散而去。
“木偶已经登台,”他对着窗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低语,“现在,就看台下的观众,是鼓掌,还是扔石头了。”
他知道,从现在起,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76号会如何消化这些信息?日方顾问会否看出破绽?苏珊娜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这一切的答案,都将在即将到来的黎明和后续的连锁反应中揭晓。将计就计的豪赌,已经掷出了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