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太子监国(2/2)
江南水乡,烟雨朦胧。御舟抵达杭州府后,玄烨并未急着召见地方官员,而是换了寻常富家老爷的装束,只带着同样装扮素雅的舒云和少数几个精干护卫,悄悄融入了这座繁华而又充满诗意的城市。
弃了龙舟,换上一叶小巧的乌篷船。船娘在船尾轻轻地摇着橹,欸乃声声,划破了平静如镜的河面。玄烨与舒云并肩坐在船头,细雨如丝,沾衣不湿,反倒添了几分清凉与意境。
两岸白墙黛瓦,柳枝低垂,偶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袅袅走过石桥,构成一幅鲜活灵动的水墨画。
舒云伸手,接了几滴飘落的雨丝,感受着那微凉的触感,唇角不自觉地扬起。她许久未曾有过这般轻松自在的时刻,不必端着皇后的威仪,不必思虑后宫琐事,眼中只有这如画风景和身旁的人。
“还记得当年在京郊,朕……我与你第一次单独说话,似乎也是在一条小船上。”玄烨的声音在淅沥雨声中显得格外温和,他用了“我”这个称谓,刻意模糊了那至高无上的身份。
舒云闻言,侧头看他,眸中泛起回忆的柔光:“如何能忘。那时‘裕亲王’赠我的杏仁佛手酥,甜中带苦,恰如当时心境。”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恍如隔世的感慨,“如今想来,竟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玄烨握住她微凉的手,包裹在掌心:“苦尽甘来。如今的甜,是纯粹的甜。”他指着前方一座拱桥,“你看那桥,与京城的白石拱桥大不相同,更显秀气灵巧。”
船穿过桥洞,光线微微一暗复又明亮。玄烨细细与她讲解着江南建筑与北方的差异,风土人情有何不同,不再是那个高深莫测的帝王,倒像是个博学又耐心的向导。舒云静静地听,时而发问,目光所及,皆是与紫禁城内截然不同的鲜活景象。
船靠岸边,两人如同寻常夫妻般,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护卫们分散在人群中,不远不近地跟着。
路边有卖菱角、莲蓬的小贩,有香气四溢的糕点铺子。玄烨见舒云多看了那刚出笼的定胜糕一眼,便上前买了两块,用油纸包了,递到她手中。舒云接过,小口尝着那软糯香甜的滋味,眼角眉梢都是满足。
“比宫里的如何?”玄烨笑问。
“烟火气十足,别有风味。”舒云轻笑,将另一半递到他唇边。玄烨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点头称是。
他们走进一家临河的茶楼,选了二楼一个僻静的雅间。推开雕花木窗,楼下河水潺潺,对面戏台隐隐传来婉转的昆腔。伙计送上本地的龙井新茶,茶香清冽。
没有奏章,没有宫规,没有前朝后宫的纷扰。只有一壶清茶,几碟茶点,以及窗外流淌的江南时光。玄烨剥着莲子,将莲心仔细剔去,才将白嫩的莲肉放入舒云面前的碟中。舒云则为他续上茶水,动作自然,如同世间最寻常的恩爱夫妻。
“若是能长久如此,倒也不错。”舒云望着窗外,轻声感叹。
玄烨执起她的手,目光深邃:“江山朕要,你,朕也要。这般偷得浮生半日闲,是朕许你的。待回京后,虽不能日日如此,但朕心与你,始终同在。”
他的话,不是虚无的承诺,而是帝王能给予的最真实的温情。舒云心中悸动,反手与他十指相扣,一切尽在不言中。
夕阳西下时,两人才慢悠悠地往回走。霞光将河水染成金红色,也勾勒出他们相依的身影。舒云发间沾了些许水汽,玄烨抬手,极为自然地替她拂去,动作轻柔,仿佛对待易碎的珍宝。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皇帝与皇后,只是玄烨与舒云。找回了当年微服私访时,那份小心翼翼又怦然心动的感觉,却又比那时更多了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默契与深情。
江南的温山软水,仿佛具有某种魔力,将那些被权力和宫规层层包裹的真心,重新洗涤得清晰而滚烫。
回到御舟,面对再次堆积的、由太子转来的重要奏报,玄烨竟也觉得心境平和了许多。因为他知道,在这权力之巅,他并非孤身一人。他有值得托付江山的儿子,更有能让他卸下心防、找回初心的爱人。
这份于江南水乡重新觅得的熨帖与温情,足以支撑他回到那九重宫阙,继续驾驭这庞大的帝国,而心中,永存这一抹柔软的江南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