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雨水的滋养(1/2)
二月的剑桥浸泡在连绵细雨里,雨水顺着牛顿故居古老的窗棂往下淌,在窗台上积起一个个小水洼。林栀站在新布置的“水循环观测站”里,听着雨点敲打玻璃屋顶的清脆声响。这个由旧温室改造的观测站,此刻正弥漫着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
“今年的雨水有点怪。”陆辰言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眉头皱成了个川字,“重金属含量比往年高了0.3个百分点,还检测到了不该出现在雨水里的稀土元素。”
林栀凑过去看实时监测数据。来自全球132个监测点的报告显示:亚马逊雨林的雨水里氘含量异常,撒哈拉边缘的降雨带着稀土元素,连南极的雪样都测出了奇怪的同位素比例。
“像是天上下起了‘营养雨’。”她开玩笑地说,但眼神里透着严肃,“马上启动溯源分析,这不对劲。”
一声令下,全球监测网络立刻忙碌起来。喜马拉雅的冰川采样员冒着风雪采集新雪,亚马逊的科考队沿着河道追踪污染源,格陵兰的科研站甚至动用了无人机采集高空水样。
三天后的深夜,天体化学实验室传来惊人发现。陈教授顶着黑眼圈在视频会议里展示光谱分析图:“这些异常元素的光谱特征,和去年那颗陨石上的宇宙尘埃完全吻合。”
会议室内外顿时炸开了锅。正在喝茶的老教授差点呛到,年轻研究员们激动地交头接耳。这意味着,此刻滋润着剑桥的绵绵细雨里,可能混着来自星际空间的物质。
雨水节气这天,观测站举办了“水的宇宙之旅”研讨会。加州理工的威廉姆斯博士通过全息投影展示了他的研究:“我们在默奇森陨石里发现过类似的元素组合,这说明雨水可能真是‘天上来’。”
讨论最热烈时,国际空间站发来实时通讯。宇航员安娜举着太空行走时收集的宇宙尘埃样本瓶:“成分和你们检测到的雨水异常元素高度吻合。看来地球确实在喝‘星际奶茶’。”
这个发现让研讨会沸腾了。生物学家立刻提出要研究这些宇宙元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医学专家则关心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傍晚雨势转大时,生态实验室有了新发现。张博士指着监测屏幕:“看这些示踪元素,通过雨水进入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现在已经在昆虫体内检测到了。”
更神奇的是,星图花园里那些淋过“特殊雨”的植物,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了15%。一株玫瑰甚至开出了带星斑的花朵,在雨水中闪着奇异的光泽。
“需要谨慎。”生态学家王教授提醒,“未知元素的长期影响还是未知数。”
深夜十一点,雨声渐密。分子生物实验室传来好消息:李博士发现宇宙元素能激活植物的某些休眠基因。“像是给植物开了个外挂。”她兴奋地比喻。
林栀在实验日志上记录:“雨水连着天地,也许生命本就是宇宙的馈赠。”
清晨雨歇时,陆辰言在新建立的数据库首页写下:“每一滴雨水,都可能带着星辰的故事。”
就在这时,监测系统提示“和谐”星系可能存在着水循环迹象。这个发现,让团队对星际生命探索有了新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