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五人会议,潇湘重构经济战略(1/2)
第741章《五人会议,潇湘重构经济战略》
六月初的潇湘省府,湿润的风裹着新雨的气息掠过红砖青瓦,空气中充盈着改革的前奏。李一凡刚主持完一次全省干部培训动员会,便马不停蹄赶往省政府五号会议厅——那里,将举行一次不公开记录、不对外通报的关键会议。
这场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潇湘省未来五年的经济转型主线,是否要在“科技-制造”轴心之外,再新增“数字-金融”双轮驱动?
会议只有五人,除了李一凡本人,还有:
?林浩民,潇湘省副省长,曾主导全省制造业优化与环保整治,是李一凡默认的“实干派”;
?张廷山,省发改委主任,前段时间主笔《中部产业带崛起蓝图》,思维开阔、语锋犀利;
?周德兴,省财政厅厅长,擅长做加减法,是“守成派”的代表;
?陈明远,省委外事办主任,兼任省改革办副主任,政治智囊出身,李一凡极度信任。
会议未按常规程序通报,而是李一凡亲自点将、定题、闭门研讨——他清楚,真正的经济战略重构,不是在台上喊口号,而是在这种“五人会议”中定下基调。
会议伊始,李一凡开门见山:
“我担任星城市市委书记那几年,靠的是高科技、高效率、高制度,打造了财政一体化和数据驱动模型。今天潇湘站在一个新的临界点,问题不是我们缺什么,而是我们敢不敢主动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人:“我提议,将‘数字经济+区域金融’纳入省级战略主线,与科技制造并驾齐驱,组成‘双引擎’发展模型。”
话音未落,张廷山第一个点头:“省长说得对,现在的潇湘产业链很长,但价值链不高。比如中微和长鑫虽然是战略项目,可它们拉动的是有限群体,整个省的基座还是传统制造。如果没有数字金融,我们永远是产业附庸。”
林浩民皱眉:“我赞成数字经济,但是金融这块风险很大,潇湘没有北上广深那种金融底子,更没有长三角那种金融中后台。贸然上马,容易踩空。”
周德兴慢条斯理地说:“财政能不能跟得上才是关键。目前省财政正在收缩,新增的产业基金已经到了极限额度。你说要搞数字金融,底层架构、信用体系、风控链路,这些都要花钱。花谁的钱?如何评估回报?”
李一凡微微一笑:“所以我没说‘搞互联网金融’。我要的,是从产业支付场景切入,先从政府平台财政支付体系、农业与农村电商交易系统、乃至跨境小商品清结算系统这三大场景下手,用我们自己的‘省级结算平台’做底座。”
“我们不搞金融炒作,而是搞金融基础设施。”
陈明远此刻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字字掷地有声:“省长的思路,是将‘支付基础设施+政务结算+数字信用’嵌入全省的行政网络中,不是对标华尔街,而是对标新加坡的城市级金融底座。这种‘嵌入式金融’,反而最适合潇湘这种财力有限但产业丰富的省份。”
张廷山眼前一亮:“陈主任的话,我完全认同。再加上凡星那边有自己的区块链实验室和风控模型,也有能力提供前端数据沙箱。如果他们能作为民间协作平台参与试点,省里就能减少大量开发成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