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90章 署名攻讦

第1090章 署名攻讦(2/2)

目录

傍晚,技服组发来湾南口岸延迟清零的截图。靠泊图与哈希对齐,最后一格由红转绿。值班长在联通频道里压着兴奋报数,回执亮灯率九十八点六。

李一凡示意把这张图贴入编号池底部,配上十个字,先红点,后绿线,慢在该慢处。

外媒又放出一段所谓深度长文,用匿名人士口吻夸大排练与摆拍。宣传口问要不要起诉。李一凡摇头,维持阀门,先把证据位端正,再考虑法务。

政研室立起一块小白板,写三个动作词,校对事实,稳住机制,公开编号。凡星同时制作一版十分钟复盘,把讲师卡顿的一秒作为开场,解释如何用并联短表绊住冲时,字幕只有编号与时间码,拒绝形容词。弹幕区里第一次出现重复的一句话,难看但有用。

夜色落到江面。部际协调会的正式提纲通过系统下发,要求岭州对自贸区2.0的风险边界与处置机制给出可验证样例。省长回到桌侧,口吻更沉,提醒对方可能借考察之名套路径。

李一凡在白板上补三条台账约束,编号与注释台全程旁听,证据位验证台每小时上墙,群众回执服务台开设延迟看板。最后补一句,旁听不等于插队,外省来宾按抽签进入。

严承陆把岗位画像公示页再次确认,页脚加上并且加粗,任何异议请附编号与证据,拒绝道听途说式实名。组织口的若干人看着那行小字,表情各异,谁都明白这不是一句客套,是通道的唯一入口。

夜晚九点整,答疑册V2在透明指数上线。首屏是一行朴素的小字,风吹不走编号。鼠标下滑,十节依次展开,每节仍旧三页,证据,流程,边界,像工具书而不是社论。评论区先现两极声,一方说官样,一方说教条。

很快,一位货代贴出自己那次延迟三分十二秒后亮灯的回执截图,编号与时间码一一对应,配一句,我要通关,不要争吵。又有基层窗口把闭环看板拍上来,字体被手指挡住一角,两行字写得干脆,从今天起,我们按这三页改。

省里同时挂出岗位画像公示。观察期岗位采用画像制,不点名,只写职责、证据位与里程碑。评论席里冒出几句试探,诸如谁在榜首之类,很快被编号讨论淹没,话题从人转向灯。

深夜前,传真机再响,是对方省研究室的新函,语气放软,提愿共享方法学细节。秘书看向李一凡。李一凡给出两点回函,欢迎共享,先旁听后共课,方法学只以样本与脚本方式共享,不以口号共享。严承陆把回函折好,塞进信封,神色淡然。

窗外江风把灯线拉成一条稳固的带。作战台上最后一块屏幕熄灭,只剩白板在灯下泛着淡白。李一凡收起笔,心里把之后的路核了一遍。

部际二轮质询就在后天,对手的笔也还会写,但真正决定输赢的,不是喉咙,而是台账。下一步,是把十个编号写给全国看,然后让灯在更多口岸亮起来。

次日清晨,凡星的后台曲线稳步上扬,评论从态度回到操作。政研室送来一份新建议,把方法学那节做成公开课。李一凡裁决两句,开,但不走明星讲师路线,首秒放难看,再讲改法,最后亮证据。秘书记下,转身布置。

上午十点,部际秘书处打来短电,提示质询环节将添加两名外部观察员。省长抬眼示意可能是来自署名方的耳目。李一凡只说三词,欢迎,旁听,编号。严承陆在侧,低声补了一句,旁听桌上放不可复制清单的红条,把红条放在第一行。

午后,外网上的热评仍旧翻滚。有人在质疑池里丢出一句阴阳怪气,称光凭编号也可能造假。技术骨干即刻回贴,发出两种哈希的对照页与校验礼仪,并配一段三十秒教学短片。评论区沉静了两秒,随后出现一条冷静的回应,至少告诉我该怎么看。我只会点开编号。

警方通报了一起倒卖假回执的小案,涉案人员在别省落网。那条通报被凡星转进编号池附录,注上红色注释,坏人会更新,制度更新要更快。短短一行,锋利却无火气。

傍晚,省政府的窗子倒映出江岸的灯。李一凡站在窗前,把今天的节拍在心里排了一遍。证据先行已经落地,答疑册V2已经上线,岗位画像已经公示,旁听邀请已经发出,争议问题编号池已经建立。

下一队任务是长文。那篇要写给全国看,不求字句漂亮,只求路径清晰。标题已定,把错摆在灯下。副标题也定,用十个编号回答一场争吵。

他合上灯,走出门。走廊尽头,观察点的三块牌子亮着,编号与注释台,证据位验证台,群众回执服务台。光不刺眼,却稳。此刻的岭州,不在喉咙里,在灯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