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魏家逆子,开局震惊李世民 > 第427章 封赏

第427章 封赏(1/2)

目录

大殿里,朝廷的官员早已经走的干净,除了几个点头执烛的内侍以外,只有角落里的马周还在那边奋笔疾书,记录着什么。

此时,听到魏叔玉的这句话,马周也不禁抬起头来,眼神中带着一抹钦佩之意。

这句话,既没有引经据典,又没有豪言壮语,可以说是浅显易懂,到了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的程度。

可偏偏这句话,却听着如此霸气,带着一股一往直前的孤愤!

这简直是为像他这样,出身寒微的读书人量身打造的啊!

这些一心报国的读书人,除了心中的那腔热血,还能剩下什么呢?

这世上,从来不缺名臣良将,缺的是让他们一展才华的机会!

马周相信,若是世间真有这样的一所书院,贴着这样的对联,哪怕只是为了对联上的那副意境,不少人都愿意不远千里地赶过来。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便是这个道理。

过了一会,李世民那边的声音响了起来,听上去隐隐有些亢奋的模样。

“好一个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李世民看着魏叔玉,笑道:

“有了这副对联,你这书院怕是再难入那些世族大家的眼了,没有了那些人的支持,不觉得可惜吗?”

“陛下,微臣为什么要入那些人的眼呢?微臣从小便在书里面看到,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不管盛世,还是乱世,那些世族大家都活得很好,皇帝听到他们的话了,便是明君圣主,死了以后,也会给出一个好听的谥号,就算治国再烂,只要没有违逆他们的意思,那便是善待文臣,一个“仁”字,是少不了的……”

魏叔玉说着,话锋一转,嘴角露出了一抹冷笑。

“若是皇帝不听他们的,那便是暴君,昏君,若是皇帝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照顾百姓的办法,那些人便会层层加码,一定会让好好的政策走样,到时候激起民怨,他们在假惺惺地出来做好人……陛下,你可知我在乡下的时候,曾经听过一个民谣,您想听听吗?”

李世民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魏叔玉深深吸了口气,将后世里看到的那首诗念了出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进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这一路过去,魏叔玉在途中看过了太多的景象,对于所谓的“盛世”有了新的一番理解。

实际上,除了几个主要的城市及其周边之外,大唐的百姓们仍旧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到处都是盗匪横行,官商勾结,世家听调不听宣,自成一派,把持着税收,军政大军,或明或暗地在与朝廷打着擂台。

皇帝轮流做,豪族世家你家唱罢我登场。

可这些人,却从来都没有管过百姓们的死活。

听到魏叔玉的诗,李世民看向自己这位弟子的目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之前,不管魏叔玉做出了多么厉害的事情,李世民下意识地还是把他当做了一个晚辈,弟子看待。

可是在魏叔玉一连说出之前那副对联,以及现在的这首民谣之后,李世民终于明白,眼前的少年已然成长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