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锦凰深宫谋 > 第314章 太子渐康

第314章 太子渐康(2/2)

目录

萧允翊指着其中一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父皇,为何是以‘德’为政,而非以‘力’或‘法’呢?若君主无德,但有强兵严法,难道不能治理国家吗?”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久病初愈的孩子来说,已然颇具深度。萧景琰与沈清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欣慰。

萧景琰沉吟片刻,认真地解答道:“翊儿这个问题问得好。力与法,固然重要,如同房屋的梁柱与墙壁,不可或缺。但‘德’,却是这房屋的基石与风向。君主有德,方能以身作则,使臣子效忠,百姓归心,如同北辰安居其位,自然吸引群星环绕。若君主无德,纵有强兵,将士未必用命;纵有严法,百姓亦可能因畏惧而非心服,一旦力衰法弛,则大厦倾颓。德,是凝聚人心的根本。”

他顿了顿,又道:“便如你母妃治理后宫,她以仁德待人,公正处事,削减用度亦不忘体恤宫人,设立学堂为宫女谋前程,故能令上下信服,六井井然。这便是‘德’的力量。”

萧允翊听得似懂非懂,但眼神却越发专注,他看了看沈清辞,用力点头:“儿臣明白了。就像母妃对我好,用心为我治病,所以我信她,听她的话。”

童言稚语,却道出了最朴素的道理。萧景琰朗声一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得对!治国齐家,其理相通。你能想到这一层,父皇很欣慰。”

沈清辞也笑道:“翊儿聪慧,一点就透。只是你如今还在养病,读书明理是好事,但也不可过于耗神。陛下,不如让翊儿歇息吧?”

萧景琰点头称是,又嘱咐了萧允翊几句好好休息、按时服药的话,这才与沈清辞一同起身离开。

走在东宫回廊下,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长。萧景琰握着沈清辞的手,感慨道:“看到翊儿一天天好起来,朕这心里,才算真正踏实了些。清辞,辛苦你了。”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妾分内之事。”沈清辞柔声道,“翊儿本性纯良,只是被其生母与宇文玥所累。如今咒力既除,好生将养,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一代明君。只是……”她微微蹙眉,“他体内龙气受损终究是事实,日后在武事、乃至精力耐久上,恐怕会有所欠缺。”

萧景琰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远方:“朕知道。所以,朕才更需要你,和我们未出世的孩子。”他紧了紧握着她的手,“大靖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希望与选择。”

随着太子病情稳定好转,萧景琰也开始有意识地让他接触一些简单的政务。有时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各地风物奏报、或是翰林院新编纂的书籍概要送去东宫,让萧允翊阅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萧允翊对此十分认真,虽然见解难免稚嫩,但态度端正,偶有灵光一闪,也让萧景琰颇为惊喜。

沈清辞则依旧每日为萧允翊诊脉,根据他脉象的细微变化调整药方。除了净尘莲,她也加入了一些温和固本、滋养经脉的药材,并辅以药膳。她还亲自教导东宫的小厨房,如何将药材与食材巧妙结合,做出既美味又利于太子恢复的膳食。

这日,沈清辞正在坤宁宫翻阅太医院关于“以药补农”试点州县选定的初步方案,檀云进来禀报:“娘娘,殿下身边的内侍来报,说殿下今日精神很好,在庭院里走了两圈,还……还试着挽了挽弓,虽然连最轻的弓都未能拉开,但殿下很是开心。”

沈清辞闻言,放下手中的文书,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他能有这份心气,是好事。告诉那边,循序渐进,千万不可勉强,安全第一。”

“是。”檀云应下,又迟疑了一下,低声道:“娘娘,还有一事……之前查那人参账目,顺着皇商那条线,发现他不仅与周大人家管家有亲,其名下的一处货栈,近日常有生面孔出入,似乎……在暗中收购一些制作火药的原料,数量不大,但来源分散,颇为蹊跷。”

沈清辞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火药原料?周文正?诚王旧部?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此事非同小可。让我们的人继续暗中盯着,切勿打草惊蛇。同时,将此事密报陛下知晓。记住,一切暗中进行。”

“奴婢明白。”

檀云退下后,沈清辞走到窗边,望着东宫的方向。太子的康复是她最感欣慰之事,然而,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似乎从未停止涌动。有人希望太子康复,稳定国本;但也有人,或许并不乐见于此,甚至可能在暗中酝酿着新的风波。她抚着腹中的孩子,感受着那有力的胎动,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愈发坚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