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英雄不问出处(2/2)
“这不是靠天才就能解释的,倒更像是未来的技术,被提前带到了我们这个时代。”
他的话让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最终,还是主持会议的老者一锤定音。
他将烟蒂在烟灰缸里用力按熄,语气坚定:
“来源不重要。英雄不问出处。”
“重要的是,这项技术现在掌握在谁的手里,为谁服务!”
“调查结论已经很明确了,陆友这个年轻人,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或许有些年轻人的小毛病,比如行事高调,偶尔喜欢显摆一下,但这无伤大雅。”
“他的根,是正的!他的心,是向着我们的!”
“既然如此,”他环视众人。
“我们的态度也要明确,对于未来科技,要给予最优待遇。”
“政策上倾斜,资源上支持,安全上保障!”
“只要他们不触碰红线,不危害国家安全,就放手让他们去闯,去发展!”
“我们不仅不能限制,还要为他们保驾护航,扫清障碍。”
“龙国需要这样的鲶鱼,不,是需要这样的巨龙,来搅动一池春水,带领我们的产业,冲向世界之巅!”
“我同意。”
“同意。”
会议很快达成了一致。
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传递到各个相关的部门。
一张为未来科技量身打造的支持网,就此悄然张开。
当然,这一切,身在局中的陆友并不完全知晓。
他只知道,自己手中的牌,足够硬。
至于别人会不会觊觎,他从不担心。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这些技术背后,蕴含着无数的技术陷阱和加密壁垒。
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偏差,都会导致最终产品沦为一堆废品。
想要逆向破解?
在当前地球的科技水平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何况,随着未来科技与戎机部合作的加深。
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宵小之辈,在动手之前,恐怕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几个胆子。
接下来的几天,陆友彻底化身为开会机器。
每天就是开会、开会、再开会。
他深知,再牛的技术,也需要落地。
汽车制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的审批流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资质、质量控制等环节,多如牛毛。
有些事他必须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周一上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严肃。
何首长扶了扶眼镜,看着手中关于工厂建设的部分,眉头紧锁。
“虽然未来科技的准生证批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你们的汽车工厂项目,在准入资质还没有正式批复之前,就已经破土动工,并且是按照年产百万辆的超大规模来规划的。”
“这是不是有点太激进了?万一准入环节出了什么问题,这么大的投资,可就打了水漂了。”
在座的其他几位领导也纷纷点头。
他们见过有魄力的企业家。
但像陆友这样,还没拿到准生证就直接开始盖厂房。
而且一盖就是超级厂房的,还真是头一个。
陆友闻言,露出一个自信的微笑。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着何首长。
“何首长,各位领导,我能理解您的担忧。”
“这并非激进,而是源于我们对自身技术的绝对自信。”
各部门在前几天已经完成了相关技术确认。
所以技术问题直接被陆友忽略掉,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描绘未来。
而是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这是我们工厂的建设方案和采用的部分技术介绍。”
“我们的工厂,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制造厂,而是一个智能制造母体。”
“它采用了我们自研的工业AI进行全流程管控,从原材料入库,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再到最终的质检,全流程的自动化率将超过99%。”
“我们的生产线是柔性的,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不同车型的切换。”
“而且我们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物理工厂动工的每一天,虚拟世界里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数字工厂在同步运行、调试和优化。”
“可以说,在第一颗螺丝钉拧上去之前,我们的虚拟工厂里,已经生产了超过十万台虚拟汽车。”
“并且解决了很多需要到投产后才能发现的潜在问题。”
他顿了顿:“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拿到准生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个流程问题。”
“而我们的时间,不能浪费在等待上。”
“因为市场不会等我们,我们的竞争对手,更不会等我们。”
何首长和在座的官员们听得目瞪口呆。
什么智能制造母体、工业AI、数字孪生……
这些词汇,他们或多或少在一些前沿报告里听过。
但那都是存在于PPT和未来构想中的东西。
而现在,这个年轻人告诉他们,他已经把这些东西变成了现实,并且正在建设中。
看着陆友那年轻却又充满无穷自信的脸庞。
何首长沉默了半晌,最终缓缓点了点头,将那份报告合上,轻声道:“小陆啊,你们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
“我个人……很期待看到你们的工厂建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