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 第541章 长安朝堂

第541章 长安朝堂(2/2)

目录

刘政会却是眉头紧锁,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攥紧了衣摆。他心里暗自急道:介休收复虽是大喜,可河东粮道荒了这么久,征集粮秣、修运道哪能一蹴而就?

况且倘若真有粮草,秦王前些日子也不会连发三封急报,催要前线的粮草辎重,连征战的大军都缺粮,又怎能指望从河东调粮救关中的急?

可这话他哪敢说出口?陛下刚借着收复介休的喜讯稳人心,他若戳破这层窗户纸,反倒让朝堂更慌。只能压下心里焦灼,垂着头,连呼吸都放轻了些,没再多言………

早朝虽非日日举行,可每逢开朝,总要从卯时初(约清晨五点)一直到辰时初(约清晨七点)才结束,这两个时辰里,君臣议事、奏报往来,殿内几乎没有半分空闲。

今日朝会也临近尾声,众臣已暗自整理着奏疏,预备散朝回府。

可也正在此时,殿外却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内侍脸色煞白、声音发颤的通传:“陛下!信州急报,叛将李靖率军突袭,已于月前攻陷信州!城中守军奋力抵抗却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刺史吕子臧战败被俘,城池如今已被叛军占据,残余官吏退守周边村镇,急恳请朝廷速发援军,收复失地!”

李渊猛地从龙椅上直起身,眼底的沉定瞬间被惊怒取代,厉声问道:“你说什么?李靖叛了?还攻陷了信州?!”

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案,指节泛白,心中又惊又怒,李靖素有将才,此前还献过平萧铣之策,平定开州蛮人首领冉肇之乱,如今竟突然叛反,还折了信州、俘获吕子臧,这消息如惊雷般炸在殿中。

若李靖之事处理不当,不仅信州难复,恐还会引发连锁反应,各地叛乱未平,纷乱又起,这大唐江山,该如何稳固一统?

朝堂之中也有不少人并不觉得意外,私下里交换着隐晦的目光。毕竟此前陛下曾颁过密诏,斥责李靖在江南战事中延误战机,甚至发了斩杀他的旨意,虽然后来暂缓处置,却又听信谗言,颁了特令,让左武卫协助长安县衙抓捕李靖家眷。

这般步步紧逼,本就归唐不久的李靖会心生反意,倒像是早有伏笔的事。只是此刻陛下盛怒,没人敢将这层心思说破,都只垂首立着,连呼吸都放轻了些,生怕自己此刻多言,反倒被迁怒牵连。

太子李建成眉头微皱,从文官列中缓步出列,拱手缓声问道:“陛下,儿臣有一问,信州陷落在月前,为何战报今日才至?其间延误近月,恐有蹊跷。再者,信州地处江南要道,此前究竟是何人在统筹防务?如今城池陷落,总得先查明缘由,方能避免再出纰漏。若不查明,仓促调兵,恐会中了敌人埋伏,损兵折将不说,还会让叛军气焰更盛,于大局不利。”

他话音平稳,却句句切中要害,既点出了战报延误的疑点,又提及防务追责,显然是想先厘清前因,再议平叛之策,免得仓促调兵反倒再生差错。

“传令驿使何在?召他入殿询问!”李渊闻言猛地一拍龙案,语气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怒火,月前陷落的城池,如今才递来战报,其间近一个月的空白,不知藏着多少延误与隐情,若早知晓信州危急,或许吕子臧不至于被俘,城池也未必会丢。

他目光扫过殿外,见内侍跌跌撞撞地领命而去,才稍稍平复了些气息,却依旧眉头紧锁:“今日朕定要问个明白,这战报究竟是在何处耽搁,信州防务又是如何形同虚设!”

中书侍郎宇文士及缓步上前,撩袍躬身,声音沉稳地奏道:“启禀陛下,信州防务此前一直由庐江王李瑗总领,只是正月前庐江王因事获罪,已被朝廷押解回京问审,信州防务恰在此时出现空缺,未能及时指派新的主事之人,想来这也是战报延误、城池易守的缘由之一。”

这话让朝堂之中为之一静,随即泛起细碎的骚动,满朝文武皆是有些错愕,目光齐刷刷落在宇文士及身上。

有的大臣倒吸一口凉气,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笏板,有的则面面相觑,眼神中俱是震惊之色………

庐江王李瑗乃是皇室宗亲,如今虽获罪押解回京,可在陛下盛怒追查信州陷落之责时,宇文士及竟敢当众点出防务空缺因宗亲获罪这层关节,无异于直言皇室调度失当,这份胆量,在眼下人人自危的朝堂上,实在少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