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CDC7600计算机难度(2/2)
而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电晶体的特性,ecl电路工作温度超过55c时,电晶体增益下降30%,可能导致运算错误
所以这台计算机必须使用液冷+风冷混合系统,普通的散热根本就没作用,但要知道氟利昂冷却液容易泄露,这就必须在这方面做出设计,防止泄露,那样一来不仅麻烦,其部署成本也堪比小型发电站。
耗费十分的大。
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软体生態问题。
这个年代的fortran编译器无法自动识別並行指令,这又是一款新机型,必须要,程式设计师需手动调整代码顺序以匹配硬体架构。
虽然李梟在网上搜索出了cdc7600超级计算机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图,也在一些书籍上找到了关於cdc7600超级电脑程式的內容。
但因为这款计算机距离前世太过於久远,一些资料也是很难搜索到的,特別是程序这一块。
这就意味著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並且还很容易出错。
此外还有资源分配精细化,cdc7600超级计算机之所以可以让10个单元一起工作,完全依赖於硬体级任务调度器,这个任务调度器实时监测283亿电晶体的负载状態。
它的复杂程度可是一点也不比研究出程序来的低。
最后就是存储速度与cpu的代差鸿沟,要知道cdc7600超级计算机,它飞弹的cpu运算周期是10纳秒,主存存取周期为780纳秒,速度相差78倍。
如果每次cpu每次运算都要等待主存数据,这也就意味著並行优势將完全被抵消,也就没有必要设计出这款计算机。
这也是这个年代普遍存在的“存储墙”问题。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从两方面下手,一个就是增加“预取缓衝”设置,来自动提前读取下一条指令和后续数据,还有就是优化存储控制器,採用“流水线访问”,这样一来就能够將连续访问的平均延迟降低。
来从侧面解决这一问题,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想著这些,李梟感觉没个半年一年的,想要完成这计算机的製造不可能,不过好在现在的计算机研究所,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一个个都是后世有名的科研人才,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他也不需要操那么多的心,告诉他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办法,让带著眾人去研究就可以。
不然的话同时开展三个项目的研究,他可受不了,在著媳妇现在又生了二胎,他也要多照顾一下,多把一些心思放在家庭上面。
但就算如此,此次要调集的人员少说也要有近千名,来一起来完成这一项工程。
还是要写一份申请报告的,来让上边调资源调人才,不过问题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