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 第165章 爱国是最高的道德

第165章 爱国是最高的道德(1/2)

目录

第165章爱国是最高的道德

“莱斯利,《阿飞正传》还剩下多少”

在选角结束后,李茂森打电话给远在港岛的张国容询问情况,现在剧组主演里只差张国容没到。

而张国容饰演的程蝶衣是京剧名角,在拍摄前,需要进行一些基本功培训,所以张国容来得越早,剧组拍摄进度会越快。

“拍完了,拿到你的剧本之后,剧组拍摄进度越来越快,不到二十天就拍完剩下的镜头,可王导疯了,坚持不杀青。“

张国容在电话里抱怨道。

“为什么出了什么事”

李茂森好奇地吃瓜。

张国容开始吐槽王佳卫导演,说电影拍完之后,王佳卫导演总说电影不对劲,一会儿这里差点意思,需要重拍,一会儿那里差点意思,需要修改,可他改了很多遍之后仍不满意,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拍什么。

“我猜测概是电影拍得太快了,他不习惯,才会在剧组发疯。”

张国容笑道。

李茂森也怀疑是剧本的原因,没有剧本王导可以慢慢摸索拍出来,现在有了剧本,拍摄难度大大降低,也许王佳卫导演没有拍过癮才要求重拍。

“王导还要继续拍吗你们剧组还有经费”

“大概没了,昨天银之杰影业邓老板来剧组跟王导吵架,叫他必须在这周內结束拍摄,不然公司快破產了。”

“好消息,你那边早点结束,我这边也能早些动工。”

李茂森和张国容聊一会儿后掛上电话,继续在剧组里忙碌。

在筹备电影时,《大红灯笼高高掛》也在国內院线上映,第一批发行203个电影拷贝,包括42

个35毫米,161个16毫米规格的拷贝。

由於8.75毫米放映机被淘汰,从年初开始,国內洗印厂不再製作8.75毫米规格的电影拷贝。

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是电影票价格上涨,从原来的两三毛钱,增长到0.3-0.5块。

票价增长也导致观眾进一步减少。

为了適应市场经济,中影集团借著《大红灯笼》上映,要求各地院线加大电影宣传力度,在电台举办专题座谈会,在电视台播放电影预告。

李茂森和巩丽、何赛菲等人也受到邀请,到各地电视台参加电影宣传节目,讲解电影拍摄中的趣事,还有参加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金像奖的感受等。

李茂森和巩丽出场费也按照市场价来,每场800-1000块,由各地院线支付。

由於宣传做的不错,《大红灯笼》首周票房也比较积极。

首周各地匯报上来的观影人次达到65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240万块。

电影在上映后也收穫大量的好评,夸讚他执导电影的水平在继续提升,无论电影敘事结构还是人物设计、思想內涵、色彩设计、音乐设计等都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准,是一部真正的艺术精品。

谢縉导演撰文称《大红灯笼》是李茂森执导的三部电影里最震撼人心的一部。

点评说影片通过颂莲进入陈府的遭遇来批判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还反映了这种制度下內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

《大红灯笼》称得上封建婚姻类电影里史诗级作品,值得所有电影人学习和探討。

也有媒体夸讚巩丽和何赛菲、二太太等角色的影评,夸他们把角色塑造得十分成功。

“老婆,你看,那些影评人也夸你穿旗袍好看,把你比作女神。”

剧组里,李茂森看完一篇评论递给巩丽。

“我穿旗袍本来就好看,不需要他们夸我。,巩丽得意地笑道。

“是的,你穿著好看以后就要多穿,换不同的旗袍穿,我爱看。”

“不要,才不要便宜你这个狼。”

巩丽指了指他笑道。

“色狼你说的是谁”

李茂森哈哈一笑,搂住巩丽吻了几口,又被她气呼呼地推开。

“李导,麻烦你过来看看,这样安排行吗”

副导演金平过来问道。

“我马上来。”

李茂森放下报纸出去查看片场布置。

巩丽也离开办公室,跟著京剧老师学一些戏曲上的知识。

《大红灯笼高高掛》上映第二周,发行拷贝数量增长到544个,观影人次顺利突破1000万。

不过隨著电影热映,报纸上也出现一些负面评论。

有人指出李茂森前两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內容都积极健康,具有现实意义而这部《大红灯笼高高掛》內容比较负面,讲的是传统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很多人批评李茂森,不该用电影揭露华夏传统文化里不好的一面,也不该用这种方式討好国外观眾。

著名影评人王乃文在《生活周刊》上发文称他被资本主义腐蚀,现在拍电影只向钱看,为了赚钱不顾电影的负面影响,拍出一部丑陋的电影给外国人看。

王乃文还劝他回头是岸,继续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这种有水平有艺术性,也有积极意义的电影。

对此,李茂森在接受《大眾电影》杂誌主编蔡世勇的访问专门做出回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