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兖州暗流(1/2)
白马被围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鄄城的曹军大本营炸响。气氛陡然变得如同拉满的弓弦,紧张得几乎能听见断裂的声音。信使带来的不仅是刘延的求援,更有文丑大军兵临城下的详细军报——兵力、装备、围城态势,无一不表明袁绍此番志在必得。
曹操没有立刻发作,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郭嘉、荀彧、程昱三人。书房内,炭火噼啪,映照着四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文丑来得好快。”曹操的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但按在案几上的手背,青筋微微凸起,“黎阳颜良未退,白马又告急。袁本初这是要双管齐下,置我于死地。”
程昱面色凝重,率先开口:“明公,白马若失,文丑兵锋可直指濮阳,进而威胁鄄城,我兖州腹地门户洞开。必须救,而且要快!只是黎阳方向……”他看向曹操,意思不言而喻,颜良的大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主力若尽数东调,黎阳危矣。
荀彧整理了一下衣袖,声音一如既往的沉静:“黎阳有文则(于禁)在,依托工事,暂可无虞。然兵力捉襟见肘亦是事实。彧以为,救白马,兵力不在多,而在精,在快。当以精锐骑兵先行驰援,挫敌锐气,稳固城防,以待后续。”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刘景升(刘表)处,当再遣使臣,陈明利害,即便不能使其出兵相助,亦要确保其严守中立,不至在我背后生事。”
曹操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只是用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的郭嘉。“奉孝,何以教我?”
郭嘉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病态的苍白,眼神却锐利如常。他轻轻咳嗽了两声,才缓缓开口:“文若、仲德(程昱)之言,皆老成谋国之见。然嘉以为,袁绍此番布局,看似雷霆万钧,实则亦有破绽。”
“哦?”曹操身体微微前倾。
“其破绽,便在一个‘急’字上。”郭嘉放下茶杯,手指在虚空中一点,仿佛点在无形的地图上,“袁绍急于南下,是忌惮关中吕布,恐其坐大,亦恐我军与吕布联手。故其战略,必求速胜。颜良在黎阳是佯攻,更是牵制,真正的杀招,是文丑这支奇兵,意图一举拿下白马,打开局面。”
他看向曹操,目光深邃:“既然如此,我军对策,便反其道而行之。不急于在白马与文丑决战。明公可亲率虎豹骑及部分精锐步卒,星夜兼程,驰援白马。目的非为全歼文丑,而是解白马之围,将文丑逼退,甚至…若能寻机重创其一部,则效果更佳。此战关键在于,向袁绍展示我军的决心与韧性,打破其速胜之梦。”
“那黎阳……”程昱忍不住插言。
“黎阳方向,”郭嘉接过话头,语速稍快,“于文则将军能力出众,深沟高垒,足以自守。明公可传令于他,无论颜良如何挑衅,只许坚守,绝不出战。同时,可将我军主力悄然向东移动,集结于濮阳、燕县一带,摆出要与文丑决战的姿态。如此,既可呼应明公在白马的行动,给予文丑压力,又能避免主力被钉死在黎阳。若颜良敢倾力来攻,于禁将军依托坚城消耗其兵力,我东线主力则可寻机而动。”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此乃‘东实西虚’之策。将计就计,将主战场从袁绍期望的黎阳,引向对我更为有利的东线。袁绍若想速胜,见黎阳难下,必会不断向东线增兵,届时……主动权或可悄然转移。”
曹操眼中精光闪动,显然在急速权衡郭嘉的策略。风险在于黎阳的压力,但收益可能是扭转整个战局的契机。
“那…吕布呢?”荀彧轻声提醒,“据报,北疆乌桓与河内黑山军近日异动频频,显然是袁绍手段。吕布虽暂停了对我们的经济绞索,但其态度依旧暧昧。若他趁我军与袁绍主力纠缠之际,有所动作……”
郭嘉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吕布?他比我们更怕袁绍吞并中原。此刻放松经济封锁,便是明证。他乐得坐山观虎斗。只要我们不在战场上迅速崩溃,表现出能与袁绍长期抗衡的实力,他不仅不会背后插刀,说不定…关键时刻,还会成为一支奇兵。当然,防备不可松懈,颍川张辽方向,需多加留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