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权握长安,良将来投(2/2)
吕布一把托住他的手臂,语气诚挚中带着一丝“沉重”:“徐将军不必多礼!正值非常之时,将军能来,布心甚慰!”他将徐荣引入府内,屏退左右。
落座后,徐荣看着吕布,开门见山:“温侯,董太师……当真遇刺身亡?”
吕布面色沉痛地点点头:“确有此事。布救援不及,痛彻心扉!然国贼伏诛,亦是大义所在。如今长安初定,布虽暂维局面,然西凉诸军在外,人心惶惶。徐将军乃国之栋梁,深明大义,布需将军助我一臂之力,共保社稷,安抚将士!”
他绝口不提自己对董卓之死的“贡献”,只强调大义和现状,并向徐荣发出邀请。
徐荣沉默了片刻。他并非蠢人,董卓死得蹊跷,吕布掌控长安的速度快得惊人,其中必有隐情。但他对董卓并非死忠,更多是恪尽职守。且他非西凉嫡系,素受排挤,与吕布之前又颇有“同病相怜”之感,吕布还对他表达过赏识。
如今董卓已死,长安已落入吕布之手,吕布第一时间并未清算异己,反而致力于稳定秩序,并对他如此礼遇……更重要的是,吕布提到了“西凉诸军在外”,这正是徐荣最大的担忧。李傕、郭汜那些人,一旦惊惧反扑,必是滔天大祸,需要有人能抵挡。
种种考量,瞬间在徐荣脑中闪过。他抬起头,目光变得坚定,起身单膝跪地,抱拳道:“董卓暴虐,天怒人怨,伏诛乃天命所归!荣,虽一介武夫,亦知忠义所在!温侯临危不乱,稳定大局,徐荣佩服!愿听凭温侯调遣,共扶汉室,以安天下!”
他这番话,既撇清了自己与董卓的关系,承认了诛董的合法性,也表明了对吕布领导地位的认可。
吕布心中大喜,连忙上前扶起徐荣:“得将军之助,如旱得甘霖!请起!快请起!”
他紧紧握着徐荣的手臂,沉声道:“眼下第一要务,便是稳住长安内外军心。请将军即刻持我手令,巡视各门各部,尤其是原西凉军各部,宣示朝廷(实为吕布)旨意:只诛首恶董卓,余者概不追究!只要安守岗位,仍是国家将士,朝廷必有封赏!若有煽动闹事者,立斩不赦!”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危险的任务,非威望足够且熟悉军务之人不能胜任。吕布将此任务交给徐荣,既是信任,也是考验,更是将他彻底绑上自己战车的绝佳方式。
徐荣感受到吕布的重托,心中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涌起,郑重应道:“诺!徐荣必不辱命!”
看着徐荣领命而去的挺拔背影,吕布心中稍稍安定。得到徐荣的投效和协助,控制长安军队、安抚人心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然而,他深知,真正的风暴尚未到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那些率领重兵驻扎在外的西凉将领,才是最大的威胁。而高顺那边,关于董卓财富的行动,也不知是否顺利。
长安的夜幕缓缓降临,这座刚刚经历巨变的帝都,在暂时的平静下,隐藏着更深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