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6章 若曦改命记6

第6章 若曦改命记6(1/2)

目录

开春后,山路好走了些,京里的驿使来得也勤了点。

这日,芸香送进来一封信,封皮上是极熟悉的、瘦硬峻峭的字迹,只写着“若曦亲启”,没有落款。

若曦正给弘明试穿新做的春衫,小家伙长得快,去年的衣服已经短了一截。她接过信,放在炕桌上,没急着拆,继续帮儿子系好盘扣,整理好衣领。

“明儿穿新衣裳,真精神。”她摸摸儿子的头,弘明咧着嘴笑,摇摇晃晃地想下地走。

芸香悄声退了出去。屋里只剩母子俩,和那封安静躺在桌上的信。

胤祯一早就去后山看那片准备开垦的坡地了,说要亲自定下果木的品类。阳光从支摘窗照进来,落在信笺上,薄薄的一层灰尘在光柱里浮动。

若曦看着那信封,心里很平静。她知道是谁写来的,也知道大概会写些什么。前世今生,有些执念,那个人始终放不下。

弘明扶着炕沿,迈着不稳的步子走到桌边,好奇地伸手去抓那封信。若曦轻轻握住他的小手,“明儿乖,这个不能玩。”

她把儿子抱起来,走到窗边,看院子里刚冒新绿的草芽。过了好一会儿,才抱着弘明重新坐下,拿起那封信,拆开。

信纸是宫里的御用宣,带着淡淡的墨香。字迹依旧是那般,力透纸背,只是笔画间似乎少了些往日的绝对自信,多了几分滞涩。

没有称谓,开门见山。

「见字如晤。去岁冬深,闻十三弟言,汝与稚子皆安,心稍慰。山居清苦,然风景殊异,或可怡情。朕……偶忆往昔,宫中,茶香书韵,犹在目前。」

「彼时诸事纷杂,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内外交困,言行或有疏失,未能周全。汝性聪敏,当知朕心。非是罔顾,实乃时势所迫,权柄之重,不容私情。」

「今思之,若当日……罢了,世事岂有如果。唯愿汝知,紫禁城虽大,能入朕心者,寥寥无几。汝之位置,无人可替。」

「稚子何名?想必聪慧可爱。朕虽未见,亦遥祝安康。」

信不长,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要求,没有命令,甚至没有明确的挽留。只是陈述,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辩解和……寥落。

若曦逐字看完,目光在“无人可替”四个字上停留片刻,然后将信纸轻轻折好,放回信封里。

心里没有泛起什么波澜。他说的,她都懂。前世就是太懂了,才把自己困死在里面。时势所迫,权柄之重,不容私情——这些话,他前世说过,今生写来,依旧是这个调子。

他怀念的,是承乾宫里那个能与他谈论诗词、能揣摩他心思、又不过分逾越的官女若曦。他遗憾的,是那份掌控之中却又失去的特别。

可他从未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或许他问过,但她的答案,他给不起,也不愿给。

弘明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扭动,小手拍打着信封。若曦把信放到一边,拿起炕桌上的拨浪鼓递给他。咚咚的响声立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她抱着儿子,轻轻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很舒服。

胤祯回来时,已是傍晚。他卷着裤脚,靴子上沾着新鲜的泥土,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红光。

“坡地看好了,”他一边净手一边说,“土质不错,向阳。打算一半种桃,一半种李,再搭个葡萄架子。”

“那很好,明儿大了就有果子吃了。”若曦递给他一块温热的布巾。

胤祯擦着脸,目光扫过炕桌,看见了那封没有收起的信。他动作顿了顿,没问是谁来的,也没去看,只是把布巾放下,走到摇车边看了看熟睡的儿子。

“饿了吧?吃饭。”他转过身,神色如常。

饭桌上摆着简单的两菜一汤,都是山野时蔬,却透着鲜灵气。两人安静地吃着饭,偶尔说几句关于果木栽种的事。

吃完饭后,芸香收拾了桌子,又点了灯。若曦拿起那封信,走到书案边,拉开一个抽屉,将它放了进去,和几本帖、一些零碎东西放在一起,没有特意收藏,也没打算再看。

胤祯坐在灯下,拿着一卷农书在看,眉头微微蹙着,似乎在看如何嫁接果木的章节。

若曦走到他身边,拿起剪子,剪了剪灯花,屋里更亮了些。

“十三爷上次送来的玉锁,我找根红绳给明儿系上吧?”她忽然说。

胤祯从书卷上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点点头:“好。”

窗外,暮色四合,归巢的鸟儿在林中啁啾。山里的夜晚,总是来得格外安静。

信来了,看过了,也就过去了。像石子投入深潭,漾开几圈涟漪,最终沉底,水面复归平静。

抽屉合上,发出轻微的“咔哒”声。那封信被妥帖地放置,也像是将一段过往轻轻合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