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唐嫡子风云录 > 第180章 改革路上又遇伏

第180章 改革路上又遇伏(1/2)

目录

李浩望着远方的百姓与士兵,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将领说道:“安排一下,我明日回都城。边境之事暂稳,可都城的改革大业,还有许多难题等着我去解决。”夜幕降临,边境的营帐中,李浩在烛光下,仔细地规划着接下来的改革之路,身影被烛光拉得老长,仿佛预示着前方道路的曲折。

第二日清晨,阳光刚刚洒在营帐之上,李浩便带着一队侍卫,快马加鞭朝着都城赶去。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想着都城改革的诸多事宜,那些尚未完成的政令,那些需要安抚的民心,一桩桩一件件,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然而,就在改革似乎一帆风顺之时,一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传入了李浩耳中。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快马赶到,在李浩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李公子,大事不好!边境守将暗中与突厥勾结,突厥以高官厚禄诱惑他,让他在改革关键时刻倒戈。”

李浩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手中缰绳不自觉地一紧,马匹吃痛,嘶鸣一声。他深知,这消息意味着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旦边境守将倒戈,不仅边境防线会瞬间崩溃,突厥大军长驱直入,改革的大好局面也将毁于一旦,百姓又将陷入战火之中。

李浩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担忧,迅速冷静下来。他深知此刻慌乱无济于事,必须立刻想出应对之策。略作思索后,他当即吩咐信使:“你即刻返回,密切监视边境守将的一举一动,切不可打草惊蛇,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随后,李浩掉转马头,带着侍卫朝着边境守将所在的城池疾驰而去。一路上,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他一边赶路,一边在心中谋划着应对之法。

到达城池后,李浩没有立刻进城,而是在城外扎营。他先派了一位亲信将领,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进城面见边境守将。信中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及大唐的江山社稷,提及边境百姓的安危,暗示他切莫因一时之利,做出叛国投敌的蠢事。同时,李浩还承诺,只要他悬崖勒马,朝廷既往不咎,还会论功行赏。

亲信将领离开后,李浩在营帐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营帐外,风声呼啸,仿佛也在为这场危机而悲鸣。他时而踱步,时而坐下沉思,目光紧紧盯着营帐门口,期待着将领的归来。

许久之后,亲信将领终于返回。他面色凝重地向李浩禀报道:“将军,那守将看了书信后,虽未明确表态,但属下观其神色,似有动摇之意。”

李浩微微点头,心中明白,这只是第一步,还远远不够。他决定亲自进城,与边境守将面谈,当面劝服他。

第二日,李浩只带了几名贴身侍卫,毅然决然地朝着城门走去。城楼上,守卫看到李浩,连忙打开城门。走进城中,街道上冷冷清清,百姓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都紧闭家门。

李浩来到守将府,守将早已在门口相迎。两人走进大厅,分宾主落座。李浩看着守将,目光坚定而诚恳地说道:“将军,你我皆为大唐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突厥以些许利益诱惑你,你便要背叛大唐,背叛万千百姓吗?”

守将低下头,面露犹豫之色,嗫嚅道:“李公子,突厥许诺的实在太多,我……我一时糊涂啊。”

李浩站起身来,走到守将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将军,大唐如今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改革之势已成,未来必将繁荣昌盛。你若此时倒戈,不仅会成为千古罪人,而且突厥狼子野心,又岂会真的信守承诺?待你失去利用价值,他们定会弃你如敝履。”守将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李公子,您所言极是,可我已与突厥暗中往来,此事若被朝廷知晓,我……”

李浩微微一笑,说道:“将军放心,只要你现在迷途知返,我定会在皇上面前为你求情,保你无事。而且,你若能协助我们破获突厥的阴谋,更是大功一件。”守将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单膝跪地,说道:“李公子,末将愿听您的吩咐,誓死追随大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