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30章 细沙育苗盘的讲究

第30章 细沙育苗盘的讲究(2/2)

目录

“把木盘摆在离地面一尺的架子上,”李杰指挥着调整位置,确保每个盘之间留两指宽的空隙,“底下的潮气往上冒,离地面太近容易让沙面返潮。”他摸出个巴掌大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有根雪白的兽毛,一端连着根铜针——这是系统伪装的毛发湿度仪,“这玩意儿能测潮气,针指到红线就得开南窗,指到蓝线就得烧炭盆增湿。”

老张盯着那根兽毛直稀奇:“昨儿个下雨,这毛就变得软塌塌的,针往红线跑;今儿个天旱,毛绷得笔直,针又往蓝线去了。”他伸手想摸,被李杰按住手腕——这湿度仪的兽毛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手上的汗气沾了就不准。

“湿度必须卡在六成,”李杰盯着铜针落在刻度中央,“高一分,种子壳上就容易长霉斑;低一分,胚根就会干得像晒蔫的豆芽。”他又从怀里掏出个瓷管温度计,管里的水银柱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温度得稳住二十五度,低于二十三度就点炭盆,高于三十度就挂湿布帘,这俩数就是保命线。”

为了控温,棚里特意砌了个小炭炉,炉里埋着半燃的栗木炭,既能放热又不会冒烟。老李奉命守炉,怀里揣着块刻着刻度的木牌,每隔半个时辰就看次温度计,炭盆里的火大了就扒出两块炭,火小了就添点碎炭末,像伺候刚出生的娃娃。

日头过午时,纱帐棚里的温度渐渐升到二十七度。李杰突然发现最边上的木盘沙面有点发灰,赶紧用手指按了按——沙层底下有点黏手。“不好,这盘底的孔可能堵了!”他让狱卒把木盘抬到亮处,果然发现角落有个孔被片细小的草叶堵住了。

“看见没?”李杰用竹签挑出草叶,浑浊的水珠立刻从孔里渗出来,“就这半片叶子,就能闷死这一整排种子。”他让所有人都学挑孔,每人手里拿根削尖的芦苇杆,逐个检查六个木盘的一百八十个孔,直到确认每个孔都畅通无阻。

傍晚换班时,老张把记录温度的麻纸递给李杰,上面用炭笔标着密密麻麻的记号:辰时二十五度,午时二十七度,未时二十六度,误差没超过两度。“大人您发明的这‘看铃、看针、看火’三法真管用,”他笑得露出黄牙,“比咱老家看天吃饭靠谱多了。”

李杰看着麻纸上的记录,又检查了遍沙面的湿度,心里踏实了不少。系统面板上【育苗环境达标率98%】的字样闪着绿光,纸】。这意味着往后不用再人工添炭了,科技的迭代总能在细微处带来惊喜。

纱帐棚外的暮色越来越浓,小李子躲在老槐树后,把看到的一切记在麻纸上:【纱帐内有奇物测湿,木盘底有孔,以沙代土,日喷水四次】。他越记越心惊,李杰折腾这些细沙、木盘、兽毛仪器,显然比撒石灰、混生粪要高明得多,这让他想起王德的叮嘱——“那李杰的手段,比西域胡商还鬼”。

棚里的铜针稳稳指在六成湿度,水银柱停在二十五度。李杰最后看了眼木盘,沙面平静得像凝固的月光,没人能想到,那层薄沙之下,五十粒种子正在悄悄舒展胚根,像无数只小手在黑暗中摸索。

他走出棚时,老张正给守夜的狱卒分干粮,黑面馍夹着咸菜,在油灯下泛着朴实的光。“大人,您也吃点?”老张递过来一个,热气腾腾的馍香混着沙粒的干燥气息,在夜里格外踏实。

李杰咬了口馍,望着东宫方向的灯火。那里的暖阁此刻或许也在密谋,但他不怕。当这些在细沙里苏醒的种子顶破沙层时,就是他用现代农业技术,敲开大唐权力之门的第一声叩响。

纱帐棚里的铜铃偶尔轻响,像在给沉睡的种子唱摇篮曲。月光透过绢布照进来,在木盘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与五十粒种子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酿出一种叫做希望的味道——那是属于科学的味道,也是即将改变时代的味道。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