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暗中的引导(2/2)
香露坊里,武媚娘正对着铜镜试新钗。镜中的人影鬓边插着支珍珠步摇,是西域商人刚献的,与她耳垂的胡椒花坠相映成趣。春桃回来复命,将宫门前的情形细细说了遍,末了道:“百姓们拿着香露,都说娘娘体恤,心里的气顺多了。”
武媚娘用银簪挑开香露瓶,薄荷的凉意漫上鼻尖:“顺了气,才会动脑子。”她望着窗外的宫墙,“李承乾想借百姓的手毁苗,却忘了民不畏愚,畏不公。”那些私下倒卖胡椒的把柄,是她让账房先生查了半月才找到的,此刻正好用来撬动舆论。
春桃给香炉添了块龙涎香:“东宫的人怕是要急了,刚才听伙计说,刘大人的管家在西市骂街,说有人坏他生意。”
“让他急。”武媚娘放下银簪,镜中的眼神锐利如刀,“急了才会出错。”她要的不仅是帮李杰平息谣言,更是要让东宫的小动作暴露在百姓面前——失去民心的助力,李承乾的计谋便成了无源之水。
傍晚的长安街头,风向彻底变了。原本喊着“烧妖苗”的百姓,此刻聚在茶馆里议论:“我看那刘大人就是做贼心虚!自己卖胡椒赚钱,还不让别人种,安的什么心?”有人跑去西市货栈蹲守,果然看见半夜有人偷偷卸货,包装与春杏描述的分毫不差。
更有人想起李杰的好。郭家村的村民提着新摘的蔬菜往禁苑送,路上遇见相熟的街坊就说:“李大人教咱治虫,分文不取,这样的人能种妖物?我看是有人眼红,故意使坏!”他们的话比任何辩解都管用,毕竟亲眼见过胡椒叶的好处。
禁苑的苗田里,李杰正检查入宫要带的胡椒叶。晒干的叶片攒成小捆,散发着醇厚的辛香。老张兴冲冲地跑来,手里还攥着片香露坊的红签:“大人!外面都在说,那些喊着烧苗的是自己在卖胡椒!百姓们都骂他们黑心呢!”
李杰望着香露坊的方向,暮色里的飞檐泛着金红的光。他知道,这定是武媚娘的手笔——不用强硬辩驳,只用几句“闲聊”和一瓶香露,就悄然扭转了舆论,这份智谋,确实让人佩服。
“看来,入宫献汤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他将胡椒叶放进锦盒,指尖划过盒面的暗纹——那是按贞观犁的纹路刻的,代表着“技术”终将战胜“阴谋”。
夜色渐浓,东宫书房的灯亮到了三更。李承乾将刘大人的奏折撕得粉碎,纸屑在地上堆成雪堆:“废物!连个香露坊的丫头都对付不了!”他没想到,不过半日功夫,谣言就变成了百姓对东宫的唾骂,连西域商人都派人来问,是不是东宫要垄断胡椒生意。
刘大人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殿下息怒!臣这就去封了香露坊,就说他们妖言惑众!”
“蠢货!”李承乾一脚踹翻案几,墨汁泼在刘大人的官袍上,像幅丑陋的画,“现在封?不是坐实了咱们心虚?”他烦躁地踱步,突然想起长孙无忌——那老狐狸此刻说不定正躲在暗处偷笑,等着看他的笑话。
而长孙无忌的府邸里,王大人正拿着百姓的议论记录,语气带着担忧:“大人,现在舆论都在帮李杰,咱们要不要……”
长孙无忌放下茶杯,茶汤里的倒影晃了晃:“急什么?”他望着宫墙的方向,“武媚娘跳出来越好,正好让陛下看看,她和李杰走得多近。”他要的不是一时的胜负,而是让李世民对“禁苑势力”产生忌惮——无论是谁胜谁负,最终得利的都会是坐收渔利的自己。
三更的梆子响过,香露坊的最后一盏灯熄灭了。武媚娘站在窗前,望着禁苑的方向,那里的灯火与宫墙的轮廓在夜色里交织。她指尖捻着片胡椒叶,叶片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像条通往未来的路——这条路布满荆棘,却也藏着无限可能。
她知道,暗中的引导只是第一步。三日后的宫廷献汤,才是真正的较量。但她并不担心,因为她看清了人心的关键——百姓或许会被谣言煽动,却终究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就像这香露里的薄荷,清凉过后,留下的是清醒的判断。
夜风穿过香露坊的窗棂,带着胡椒与玫瑰混合的香气,漫过长安的街巷。这香气里藏着无声的宣言:权力的博弈从来不止于刀光剑影,暗处的引导与民心的向背,往往能决定最终的走向。而这场围绕胡椒苗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篇章。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