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催熟的妙招(2/2)
“从今天起,每天换两次营养液。”他给老张和小王分工,拿出个巴掌大的琉璃片,这是用系统积分兑换的ph试纸,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边缘还刻着细小的刻度,“寅时一次,申时一次,每次换之前都要先测ph值,必须保持在6.5左右,高了低了都不行。”这比大唐现有的用草木灰或醋调节酸碱的土办法精准百倍。
接下来的三天,禁苑成了长安城最奇特的地方。临时棚里挂满红苹果,像挂了串红灯笼,水培槽每天冒着褐色的泡沫,咕嘟咕嘟地像在熬粥。李杰带着众人像伺候婴儿般照料着胡椒藤:清晨天刚蒙蒙亮,就用软布蘸着温水擦掉叶片上的露水,怕寒气伤了果;正午日头最烈时,挪动麻布调整光照,确保透光率在70%;傍晚则用竹筒测量棚内温度,烧炭盆或开窗通风,确保始终维持在最适宜的25c,连夜间都轮班守着,生怕温度骤降。
第二天午后,奇迹开始发生。最靠近苹果的那串青果,蒂部突然泛起了明显的红晕,像少女羞怯的胭脂,一点点往果身蔓延。李杰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用银刀轻轻切开,果肉的纹理间带着细密的红点,像撒了把红砂糖,辛辣味也比之前浓郁了数倍,直冲鼻腔。系统面板上的数字跳动起来,【成熟度89%】的字样让他松了口气。
“真红了!真红了!”老张捧着那颗切开的胡椒果,激动得手都在抖,皱纹里的泥灰被泪水冲开,留下两道清晰的白痕,“大人,您这法子太神了!比灶烟管用十倍!您看这红的,多鲜亮!”他把果子凑到小王眼前,恨不得塞他嘴里。
到了第三天清晨,整个临时棚都被红色淹没了。幸存的胡椒果全部红透,像一串串红宝石缀在焦黑的藤条上,在晨光里折射出璀璨的光泽,晃得人睁不开眼。最粗的那株母本藤上,一串长达尺许的红果垂下来,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果粒饱满得仿佛一碰就会裂开,渗出鲜红的汁液,在阳光下像流动的血。
“开始采摘。”李杰拿出特制的银剪刀,这是他让人用西市银器铺的边角料打造的,小巧玲珑,刃口锋利,不易氧化,能避免金属污染影响果实品质,“记住,要连果梗一起剪,动作轻,不能碰伤果皮,掉在地上的就算完好也不能要。”
采摘比想象中更费功夫。老张和小王戴着细麻布手套,跪在特制的矮竹梯上,身子悬在半空,一颗一颗地剪,一篮一篮地装。银剪刀碰到果梗的“咔嚓”声此起彼伏,像串细碎的音符在棚内回荡,与两人压抑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李杰则坐在铺着麻布的木凳上,负责筛选,将那些稍有破损或不够红的果实挑出来,单独放在一个竹篮里——这些虽然不能用来展示,却能做深加工,一点都不能浪费。
当最后一颗红果被放进篮筐时,日头已经升到了半空,阳光透过麻布,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老张小心翼翼地捧着秤杆,秤砣的绳子在他手里绕了三圈,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整整十五斤!大人,不多不少,十五斤!”秤杆平平稳稳地挑着,篮筐的绳子勒得他手心发红,印出深深的痕,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咧着嘴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
李杰看着堆在麻布上的红果,像座小小的红宝石山,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十五斤,在现代或许不值一提,可在这个胡椒价比黄金的时代,足够让长安城的富商们打破头,甚至能换来半座宅院。他拿起一颗放在鼻尖轻嗅,浓郁的辛辣味直冲脑门,带着阳光和苹果的混合香气——这是独属于大唐土地的味道,是他三个月心血的结晶。
“这十五斤,比黄金还金贵。”他将果实分成两份,用不同的竹篮装好,篮底都垫着柔软的麻布,“这篮最大最红的,留着给陛下验收展示;剩下的,我们做深加工。”
话音刚落,系统面板突然弹出耀眼的金光,【恭喜宿主完成胡椒培育任务,奖励“贞观犁核心参数”】的字样闪烁不停。虚拟光屏上,一副详细的犁具图纸缓缓展开,曲辕的角度精确标注着“17度”,这是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的最优角度,能减少30%的牵引力;犁壁的弧度精确到“3.2尺”,刚好符合土壤翻转的力学原理;甚至连犁铧的厚度都标着“0.8寸”——这些穿越前经过农机研究所无数次实验优化的核心数据,是改良传统农具的关键,能让耕作效率提升至少三倍。
李杰的手指在光屏上轻轻划过,感受着那些数字带来的悸动。胡椒只是开始,贞观犁才是真正能改变大唐根基的利器,能让更多的荒地变成良田,让百姓不再挨饿。他将图纸上的每个细节都牢牢记在心里,抬头望向长安城的方向,那里的宫殿在阳光下泛着金辉,像在等待着新的变革,等待着属于他的时代开启。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