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半月成老手(2/2)
李杰拍了拍老张的手,笑着说:“老张师傅,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这些新老工匠的辛勤付出,就算有再好的法子也没用。”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是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工匠们听到这话,心里都热乎乎的。是啊,这半个月来,他们起早贪黑,勤学苦练,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有的人甚至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水里,手指都溃烂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现在看到这样的成果,觉得一切都值了。
王婶捧着刚领到的月钱,那沉甸甸的一贯钱用红布包着,放在手里感觉无比踏实。她激动得走到李杰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给李杰行了个大礼:“谢谢李大人!这活儿比洗衣体面多了,挣钱还多,我这辈子都没领过这么多钱!”她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是幸福的泪水。
王婶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以前她靠给人洗衣维持生计,挣的钱勉强够一家人糊口,别说给丈夫买药了,就连孩子想买支新毛笔都舍不得。现在好了,有了这一贯钱,她不仅能给丈夫抓药,还能给孩子买新衣裳和笔墨纸砚了。
李杰连忙把她扶起来,笑着说:“王婶,这是您应得的,是您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以后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其他工匠们也都领到了自己的月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个叫大牛的壮汉,拿着钱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把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手按了又按,生怕它长翅膀飞了。他在心里盘算着:先给娘买件新棉袄,再买两斤肉,让她老人家好好补补身子;剩下的钱存起来,等攒够了,就盖间新房子,再给弟弟娶个媳妇。
那个记性不好的狗蛋,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月钱。他紧紧地攥着钱,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想起了自己的爹娘,他们还在乡下种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活,多挣钱,把爹娘接到长安来,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工坊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连吃饭的时候,都有人在念叨《工坊三字经》。午饭是皂坊统一提供的,糙米饭配着萝卜干和一碗野菜汤,虽然简单,但管够。工匠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边扒着饭,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熬要沸,火不熄……”“拌要匀,手不停……”仿佛那是能带来好运的咒语。
有个年轻的工匠,吃饭的时候还在琢磨着怎么能把香皂包得更快更好,他拿起一块窝头,都当成了香皂,在手里比划着包装的动作,引得大家一阵大笑。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新工匠们也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和老工匠们打成了一片。休息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着干活的心得,交流着学习的经验。前宫女小李还教大家如何辨别香料的好坏,她说:“好的胡椒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辛辣香,而劣质的则有股霉味;薰衣草粉要选颜色呈浅紫色的,香味清新的,颜色太深的可能是陈货。”
王婶则教年轻的姑娘们如何快速包装香皂,她手把手地教她们:“折油纸的时候,要先把香皂放在中间,然后把两边的角向中间折,一定要折紧,不然容易散开;盖木盒的时候,要对准了再用力,这样才能盖得严实。”
整个工坊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李杰站在工坊门口,看着里面热闹的景象,听着那朗朗的《工坊三字经》的背诵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工坊三字经》的魔力不仅仅在于让新工匠们快速掌握了工序,更在于它凝聚了大家的人心,让每个人都有了归属感和奋斗的目标。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工坊,给每个人的身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工匠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他们依旧在忙碌着,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事业。
李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香皂工坊一定会越来越好,香皂也会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为大唐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而这《工坊三字经》,也会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大家在这条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夜幕降临,工坊里的灯一盏盏亮起,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灯光下,工匠们还在忙着最后的收尾工作,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那朗朗的《工坊三字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奋斗和梦想的故事。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