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系统新提示(2/2)
开箱的瞬间,老将的眼睛猛地睁大,像铜铃一样。二十枚裹着麻布的竹筒躺在箱中,散发着淡淡的硫磺味,和他年轻时在炼丹房闻到的味道有些相似,但又更加刺鼻。他拿起一枚掂量了掂量,沉甸甸的,又看了看附带的使用说明,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这……这是开山药的改进版?威力比之前大了多少?”
护送的护卫低声道:“尉迟将军,李大人说,此物名为火球弹,威力巨大,刚才试验时,五十步外能烧穿厚铁甲。李大人还说,非紧急情况不可使用,以免泄露机密。还请将军妥善保管,勿让外人知晓。”
尉迟恭重重点头,双手捧着一枚火球弹,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他戎马一生,打过无数恶仗,深知这种能隔空烧穿铁甲的武器意味着什么——那是能改写战场规则的力量,是大唐士兵的护身符。他亲手将木箱锁进书房的暗柜,暗柜的钥匙由他亲自保管,连贴身侍卫都不知道。
“替我回禀李大人,”尉迟恭对护卫说,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心意老夫领了。此物关乎大唐安危,老夫定会用在刀刃上,绝不让它蒙尘。待北疆有战事,定让突厥人尝尝厉害!”
消息传回新械坊时,李杰正在指导工匠制作第二批火球弹。他听到尉迟恭的回复,终于放下心来,脸上露出了笑容:“好,有尉迟将军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老张在一旁问道:“大人,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大量制作火球弹?有了这东西,陛下一定会龙颜大悦的。”
李杰摇了摇头,眼神变得深邃:“不急。这东西威力太大,不能轻易示人,更不能大规模制作,否则会引起恐慌。咱们先小范围试验,改进工艺,等时机成熟了,再献给陛下。”他顿了顿,又说,“而且,魏王府的人还在盯着咱们,要是让他们知道了火球弹的存在,肯定会想方设法抢夺,咱们现在还不是他们的对手,得隐忍。”
正说着,孙老实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脸上带着紧张:“大人,魏王府又派人来了,这次来的是个管事,说魏王殿下听说咱们新做了一种‘特效皂’,能治百病,想亲自来看看,还说要订购一百箱。”
李杰冷笑一声,魏泰这是贼心不死啊,明着是来看皂,实则是想打探消息。“告诉他们,特效皂还在试验阶段,产量极少,暂时不能出售。至于魏王想来参观,就说工坊正在改进设备,不方便接待,让他改日再来。”
孙老实应声而去,脚步匆匆。李杰走到窗前,看着天边的启明星,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火球弹的研制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研发更安全的储存方法,更精准的发射装置,甚至……能用于工程建设的可控炸药。
新械坊的工匠们还在埋头苦干。王二打磨皂模的同时,也在偷偷练习打磨竹筒,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竹筒内壁光滑得能照出人影;张三给水车轴销淬火时,总会多烧一些桐油备用,这些桐油将用来浸泡火球弹外层的麻布;孙老实则每天都去地窖检查,确保硝石、硫磺和木炭储存完好,防潮措施到位。
他们或许还不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只知道李大人交代的事一定重要,是能让大唐变得更好的事。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工匠好奇地问王二:“王师傅,咱们整天磨这些竹筒,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啊?看着也不像皂模啊。”
王二拍了拍他的肩膀,压低声音说:“别多问,跟着李大人干,准没错。咱们现在磨的,可能是将来保家卫国的家伙事儿。”年轻工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手上的活计却更卖力了。
傍晚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工坊,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杰拿起一块刚脱模的药皂,皂体洁白细腻,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又看了看旁边的火球弹,裹着麻布的竹筒透着一股肃杀之气。他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这两样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都在新械坊诞生,都将在大唐的土地上留下属于它们的印记。
药皂能洁净身心,让百姓远离疾病;而火药,能清扫障碍,让大唐的疆域更加稳固。它们都是改变时代的力量,只是方式不同。
远处的长安城里,魏王府的灯火依旧亮着,晋王府的书房也透着烛光,储位之争的暗流仍在涌动。但他们都不知道,在渭水岸边的这个小小工坊里,一种足以改变大唐命运的力量,正在悄然积蓄。
李杰走到地窖门口,拍了拍厚重的铁板,铁板发出沉闷的响声,像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回应。里面不仅藏着硝石、硫磺和木炭,还藏着一个来自未来的梦想——用技术的力量,让这个辉煌的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他知道,前路依旧充满挑战,有技术上的难题,也有权力上的博弈。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超越时代的知识,是能让大唐更加强大的钥匙。
夜色再次降临,新械坊的灯又一次亮了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地窖里,工匠们还在按比例混合着三种粉末,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实验室里,李杰正对着系统面板研究火球弹的改进方案,光幕上的图谱闪烁着微光,仿佛在指引着方向。
窗外,渭水的水流声潺潺,像是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变革伴奏。而新械坊的工匠们,依旧在打磨着手中的工具,他们磨出的不仅是皂模的弧度,还有大唐未来的轮廓,一个更加辉煌、更加稳固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