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砥柱倾危,暗夜微光(2/2)
果然,密信送出后不久,官府派来“请”杜丰去问话的胥吏,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在杜丰以“父病沉重,需随身侍奉”为由拒绝后,并未强行带走他,只是加强了宅邸外围的监视。
政治上的僵局暂时稳住,但经济上的封锁却依旧严酷。柳家商号被查封,资金链几乎断裂,“砺锋营”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
杜丰不得不动用严武留下的那枚铁令和部分隐藏资源。他通过几条绝密的渠道,将一批之前分散隐藏的金银细软取出,由雷万春信任的心腹,化整为零,秘密采购粮食和必需品,绕开官府的封锁线,运往“砺锋营”。同时,他也开始尝试联系蜀中其他一些与柳家有旧、或对“行在”不满的中小商号,寻求合作,重新编织一条更隐秘的物资供应网络。
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和缓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杜丰几乎不眠不休,调动着所有能调动的资源,应对着层出不穷的麻烦。他瘦了很多,眼眶深陷,但那双眼睛,却愈发深邃明亮,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
就在杜丰于蜀中独力苦撑,几乎陷入绝境之际,一丝微光,终于穿透了厚重的阴云,悄然照了进来。
首先是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通过一条连杜丰都未曾掌握的绝密途径,送到了他的手中。信是柳明澜写来的,字迹略显匆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闻北地惊变,蜀中危殆,心焦如焚。已说动家父,倾柳家之力,筹措钱三十万贯,粮五万石,由心腹家将押送,取道荆襄,秘密入蜀助君!首批物资不日即达,后续仍在筹措。江南诸事已定,澜当亲赴蜀中,与君共渡时艰!盼君坚守,待我归来!”
三十万贯!五万石粮!还有柳明澜亲自前来!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更是绝境中的强心剂!杜丰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他仿佛能看到,在遥远的江南,那个清雅坚韧的少女,为了他,正如何殚精竭虑,调动着庞大的家族力量,甚至不惜亲身犯险。
几乎与此同时,北方也传来了一个不算太好、但足以改变某些人判断的消息——史思明在火并安庆绪、夺取邺城之后,并未立刻挥师南下,反而忙于整合内部,清洗异己,其南下攻势暂时延缓了!
这个消息,让成都那些急于投降的“行在”官员,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高涨的投降气焰为之一滞。而崔圆的兵马调动,也明显放缓了下来,显然,史思明的“停滞”,让他也需要重新评估风险与收益。
压力,似乎稍稍减轻了一丝。
杜丰站在书房窗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连续多日的阴霾,似乎有了一丝放晴的迹象。
他知道,危机远未解除。史思明终究会南下,“行在”和崔圆的威胁依然存在。柳明澜的援助和史思明的暂时停滞,只是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他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巩固防线,整合力量,等待柳明澜的到来,也等待北方可能出现的转机。
他转身,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他需要给柳明澜回信,也需要重新调整“砺锋营”和情报网络的部署。
暗夜仍未过去,但微光已现。
砥柱虽倾危,却仍未倒塌。
他提起笔,目光沉静而坚定。
这盘棋,还有得下。而他,绝不会轻易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