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灵武舌辩,蜀纸惊澜(2/2)
一番话语,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更以确凿的数据和实物(蜀江纸)作为支撑,将那些弹劾驳斥得体无完肤。殿中不少中立甚至原本对杜丰心存疑虑的大臣,也不禁微微颔首。
肃宗看着殿下不卑不亢的柳明澜,又看了看那卷记录详实的“蜀江纸”,心中亦是震动。他深知朝廷如今离不开蜀中的钱粮支援,更忌惮杜丰已然坐大的事实。此刻强硬打压,绝非良策。
“柳卿家请起。”肃宗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杜爱卿与蜀中将士之功,朕心甚慰。些许流言,朕自有明断。蜀中事宜,仍委杜爱卿权宜处置,务必保障北伐供应,安定地方。”
他没有完全满足杜丰的所有潜在要求,但明确了杜丰在蜀中的主导权,这已是现阶段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柳明澜心中暗松一口气,知道第一关算是过了。她再次叩首:“臣女代杜参军,谢陛下信任!蜀中定当竭尽全力,以报君恩!”
退朝之后,柳明澜并未停歇。她凭借柳家旧有的人脉和“隐刃”提前铺设的关系,开始秘密拜访郭子仪等军中重臣,以及一些较为开明的文官。她不着痕迹地展示蜀中的实力与潜力,传达杜丰“忠于社稷而非忠于某个人”的立场,以及对于彻底平定叛乱、重建大唐的宏伟构想。
她的智慧与风采,她对时局的洞察,以及对杜丰毫无保留的支持,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股理解乃至同情杜丰处境的声音,开始在灵武朝堂暗中滋生。
而柳明澜带去的“蜀江纸”,更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清晰的数据呈现能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相比于笨重的竹简和易损的麻纸,“蜀江纸”无疑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和信息传递方式。肃宗甚至下令,以后部分重要文书,可试用此纸抄录。
柳明澜的灵武之行,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外交风暴。她以女子之身,于庙堂之上舌战群臣,不仅成功化解了朝廷对杜丰的信任危机,更巧妙地将蜀中的“新政”成果与“忠诚”形象捆绑在一起,展示于人前。同时,她带来的“蜀江纸”,也作为一种无声的宣言,预示着蜀中在杜丰带领下所蕴含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潜力。
蜀中,杜丰很快收到了柳明澜通过安全渠道传回的密报。
得知她在灵武的出色表现,杜丰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他知道,柳明澜此行,为他在政治上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喘息空间和合法性背书。
“明澜不负所托。”他对苏瑾道,“朝廷短期内应不会再刻意刁难。但我们不能放松。内部整顿需加快,尤其是吏治和军备。另外,‘蜀江纸’的产量要再提升,不仅要满足己用,更要将其作为我们与外界交流、施加影响的重要工具。”
苏瑾点头称是,又道:“公子,柳娘子在信中还提到,朝廷对史思明用兵之意渐浓,郭元帅似有秋季用兵之议,希望我们能予以配合。”
杜丰走到地图前,目光投向河北:“这是必然。史思明经太原之败,内部不稳,正是用兵之机。告诉郭元帅,蜀中钱粮军械,定当如期送至。另外,让张顺的‘纸鸢’,加强对史思明内部动向的侦察,尤其是其与回纥、契丹等部的联络,务必掌握清楚!”
灵武的波澜暂息,但更大的军事行动已在酝酿。杜丰知道,属于他的时代,真正的考验,即将随着北伐的号角,再次降临。而他必须确保,当那一刻到来时,蜀中这块历经淬炼的“砥柱”,能够爆发出决定战场胜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