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紫袍拜相 新政砥柱(2/2)
二曰“通商惠工,开源节流”。将“以商养军”、钱票、漕运改革等成功经验,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宣布将由户部牵头,刘晏具体负责,研究推行“两税法”以取代旧的租庸调制,并着手规划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与效率提升。明确鼓励海外贸易,筹建市舶司。
三曰“选贤任能,激浊扬清”。改革科举,增加明算、明法等实用科目比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尤其注重其在推行新政中的实绩;严厉整顿吏治,打击贪腐。
这份纲领,如同一份宣言,清晰地表明了杜丰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它触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吏治等几乎所有核心领域。
会场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众人都被这宏大的蓝图和其中蕴含的激烈变革所震撼。
良久,才有老成持重者迟疑开口:“杜相……此疏所谋者大,然……牵涉过广,是否……徐徐图之?”
杜丰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安史之乱创巨痛深,元载之乱警钟在耳!我大唐,已无多少时间可以‘徐徐图之’!积弊如山,非猛药不能去疴;沉疴已久,非重典无以振衰!若因畏惧艰难便畏缩不前,我等有何面目对陛下,对太子,对天下期盼中兴的亿万黎民?”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大唐舆图前,手指划过帝国的疆域:“诸公,请看!北有回纥、黠戛斯虎视眈眈,西有吐蕃、大食野心未泯,南诏亦非安分。内有藩镇隐忧,吏治亟待整顿,财政捉襟见肘,百姓渴盼安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唯有大刀阔斧,锐意革新,方能使我大唐真正浴火重生,再造盛世!”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连最初提出疑虑的人,也陷入了沉思。
太子李豫坐在杜丰身侧,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在杜丰引领下,一个崭新强盛的大唐正在崛起。
“自此疏颁布之日起,”杜丰斩钉截铁道,“凡我同僚,当以此三大方向为纲,各司其职,拟定细则,全力推行!政事堂将按月核查进度,论功行赏,量过施罚!望诸公,与杜某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挽天倾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会议在一种凝重而又隐含激情的氛围中结束。所有人都明白,一个由杜丰主导的、充满变革气息的新时代,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退堂之后,杜丰回到专属的宰相值房。柳明澜已命人将他的书籍、文书整理妥当。看着窗外恢弘的皇城,杜丰轻轻握了握拳。
紫袍拜相,位极人臣。但这仅仅是开始。前方的路,布满了旧利益集团的顽抗、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荆棘、以及帝国沉疴带来的无数未知挑战。
但他无所畏惧。父亲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遗愿,现代灵魂中对富强文明的追求,与这个时代无数渴望中兴的志士仁人的期盼,都已融汇于他的胸中。
他将以这身紫袍为战甲,以政事堂为帅帐,以整个大唐的江山为棋盘,落子无悔,砥砺前行。
新政的砥柱,已然就位。一场关乎国运的深刻变革,即将在这古老的帝国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