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47章 士林风波 帝心默许

第147章 士林风波 帝心默许(2/2)

目录

“太子……”肃宗喃喃道,目光望向殿外,似乎想到了身体同样不算强健的太子李豫。他深知,若自己撒手人寰,太子需要杜丰这样的能臣辅佐,也需要一批能做实事的官员支撑局面。

良久,肃宗长长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丝决断:“罢了,罢了……杜卿,朕知你忠心,亦知你之苦心。科举新策……便依你所奏,试行吧。然……需谨慎缓行,莫要激起太大风波。具体章程,你与礼部、吏部再细细斟酌。”

“臣,谢陛下信任!定当谨慎办理,不负圣恩!”杜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深深叩拜。他明白,皇帝这是顶着压力,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有了皇帝的默许,杜丰心中底气更足。他并未因反对声浪而退缩,反而加快了步伐。他采纳了柳明澜的建议,采取迂回策略:

第一,他奏请肃宗,以培养实务人才以备国用为由,下旨于国子监内率先增设“明算”、“明法”两科,选拔部分有兴趣的监生入学,由刘晏等精通实务的官员兼任教习。此举并未立刻触动科举主体,减少了直接对抗。

第二,他大力举荐在盐政、漕运改革中表现出色的干吏,如刘晏麾下几位精通算术、管理的官员,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并让吏部将其事迹广为宣传,树立“实务能力亦可通达”的榜样。

第三,他授意凌素雪,严密监控士林中那些串联反对最激烈、甚至有诽谤朝廷言论的核心人物,掌握其动向,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措施,如同细密的网,开始悄然改变着风气。一些敏锐的寒门士子,看到了新的晋身之阶,开始私下钻研算学、律法;一些开明的官员,也开始督促子弟涉猎实务。反对的声音虽未平息,但那种汹汹之势,却被无形地分化、削弱了不少。

就在杜丰全力推动科举改革的同时,府中的柳明澜临盆在即。杜丰虽忙于公务,但每日回府,必先至柳明澜房中探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仿佛是他在这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中,一处温暖的港湾和希望的象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柳明澜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杜府上下沉浸在添丁之喜中时,一则来自河西的紧急军情,再次将杜丰拉回了波谲云诡的朝堂风云之中。

信是苏瑾通过特殊渠道送来,内容简短却惊心:“吐蕃论钦陵,调集重兵,陈边境,其势汹汹,恐有大规模入寇之意图!河西压力骤增!”

杜丰抱着初生的儿子,脸上的喜悦尚未褪去,眼神却已瞬间变得锐利如鹰。

内忧未平,外患又至。科举新策甫行,吐蕃便大军压境,这仅仅是巧合吗?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他轻轻将孩子交还给疲惫却幸福的柳明澜,柔声道:“你好生休养,朝中有些急务,我去去便回。”

转身离开产房的那一刻,杜丰的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与冷峻。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帝国的中兴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与烽火。

目录
返回顶部